朋克万岁 发表于 2010-2-25 13:17:00

中国失学女童日记畅销欧洲后“回家”

<p>中国失学女童日记畅销欧洲后“回家” <br/>2003年09月26日 11:27 </p><p>凤凰卫视9月26日消息:一名15岁的中国西北乡村贫困女孩马燕所写的日记,在感动了众多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的读者后最近回到了她的故乡。备受社会关注的《马燕日记》中文版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 </p><p><br/>这本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的日记的主角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预望乡张家树村初中三年级学生。家境贫寒的马燕曾两次被迫辍学,但她一直坚持要继续上学,坚信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p><p><br/>为了上学,马燕想尽各种办法,给并不识字的母亲写信哀求,并把自己从四年级起写的4本日记交给母亲。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在北京《马燕日记》新书发布式上,马燕告诉记者:“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上学。哪怕在假期里去外地打工挣钱,我也要上学。” </p><p>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2001年来到马燕的家乡采访。正当他准备离开时,马燕妈妈把一张纸和3个作业本塞到他的手中。那是马燕写给妈妈的信和她的日记。 </p><p>简单、质朴的文字和马燕的真诚、执着让法国记者感到“震憾”。彼埃尔第二次来到偏远的张家树村资助马燕,倾听发生在这个小女孩身上“令所有人动容的故事”。2001年9月9日,彼埃尔在《解放报》上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题为《我要上学》的长篇通讯。这篇报道引起了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注意。人们写来慰问信,寄来捐款,甚至成立了一个“阿斯基-马燕基金会”,专门资助马燕所在村子的孩子继续求学。 </p><p>对于做了30多年记者、跑过许多国家的彼埃尔·阿斯基来说,这完全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他说:“我自己有两个孩子,所以当知道这个小女孩如此渴望读书,却仅仅是因为缺钱而不能如愿时,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从一开始,这个故事就深深打动了我。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因为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帮助别的孩子。” </p><p>2002年经彼埃尔整理后,《马燕日记》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了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之后,这本书被陆续翻译成德、日、意、西班牙和英文,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p><p>彼埃尔告诉记者,《马燕日记》在法国年轻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身居巴黎的孩子发现,马燕和他们一样,当老师问问题时,她会害怕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更让法国孩子们触动的是,马燕的生活与他们是如此不同,这让孩子们思考究竟什么是生活,也帮助他们了解怎样与人分享。彼埃尔说:“在马燕的家里挂着一张第一所给她捐款的法国学校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合影。而照片的背面写着‘继续学习,法国孩子与你同在,支持你’”。现在马燕可以分别从“基金”和版税中得到每月500元的资助,她又能够继续读书了。她成了张家树村的第一个女初中生。接着,又有60多个当地的孩子受到“基金”的资助回到校园。 </p><p>在《马燕日记》中文版的新书发布仪式上,来自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几个学生围着马燕,要她签名。马燕工工整整地写道:“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改变命运。”</p><p></p><p><br/>^o^ ^o^ ^o^ ^o^ ^o^ ^o^ ^o^ ^o^ ^o^</p><p>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br/>——信誉贷款</p>

sytq120 发表于 2010-9-29 14:05:18

狩岳巡方 发表于 2010-11-2 11:45:24

真是畅游啊

yang142538 发表于 2010-12-2 15:37:22

额顶一下!























---------------------------------------------------------------------
减速机船用阀门

yang142538 发表于 2010-12-2 15:37:59

额顶一下!























---------------------------------------------------------------------
减速机船用阀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失学女童日记畅销欧洲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