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1|回复: 0

梁武帝时代,达摩、宝志公、傅大士共称梁代三大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9 1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北朝梁武帝时代,达摩、宝志公、傅大士共称梁代三大士。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达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总括而成”。
达摩大师为西天正法眼藏自上而来二十八祖,秉承先师般若多罗尊者的遗命,欲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以绍隆佛种,普利众生。即自东渡,先到中国南海。梁武帝得知后非常敬仰,派人到南海专程接到金陵。
达摩大师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达摩答:“实无功德”。
梁武帝出乎意外,讶意道:“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达摩回答说:“这些无非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那怎么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廓然无圣!”
帝继问曰:“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
帝不契,达摩遂辞行。
帝后举问宝志公,志公曰:“陛下还识此人否?”
帝曰:“不识”。
志公曰:“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帝悔,遂发兵马去追请。
宝志公说,陛下就是发动全国人去请,大师也不回来了。
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大师随手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上,脚踏芦苇渡江而去。
2007年8月,南京市博物馆一支考古队,在浦口大顶山狮子峰进行考古时,发现了达摩大师“一苇渡江碑”,并发掘出了梁武帝所建的定山寺遗址。
达摩后北上到了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得神光僧,为法忘身,以大勇猛,断臂求法。达摩嘉许其志,知为法器,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
有天,慧可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道:“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了感到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师答:“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思良久,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师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
慧可留在祖师身边九年以锤炼心性,终彻悟心源,做了禅宗二祖。
后来古人写了一付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上面提到的宝志公禅师,是梁武帝的国师。
宝志公的身世离奇,相传一位朱姓妇人听见鹰巢中婴儿啼哭声,从树上把他抱下,扶养长大,说他的长相“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
宝志(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高僧,又称“宝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陕西南郑或江苏句容)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公元466年—471年),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于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师于梁天监13年(公元514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于金陵钟山独龙阜,并于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梁武帝曾诏请以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为宝志禅师画像。
宝志一时兴起,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素有第一佛像画家之称的僧繇,无法成笔。
当时,四川有一位真正得道的高僧,叫做宝香禅师,在四川住了很多年,以种种方便,法劝大家断恶修善。
当地风俗,每逢祭祀必杀生。法师每年苦苦劝他们不要杀生,没人听他的。不但没人听,反而讥笑他。
法师非常难过。
有一年,有一位四川居士,到京城拜见宝志公禅师。
宝志公问这位居士:“四川的香贵不贵?”
居士笑曰:“四川的香很贱。”
宝志公说:“既然贱,为什么不走?”
居士没明白宝志公的话。
过几天,他回四川,见宝香禅师。
禅师问他:“宝志公说了些什么话?”
居士说:“他问我四川的香贵不贵,我回答很贱。宝志公说:既然贱,为什么不走?我听不懂。”
宝香禅师听了点点头。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祭祀法会,大众依然杀许多牛羊猪祭祀。
宝香禅师这一次跟往日不一样,他在寺院门口挖了很大的坑,里面灌满水。
他也参加祭祀法会,也跟着吃鱼吃肉。
以前劝不杀生,今天跟着一起吃鱼吃肉,众人觉得很稀奇。
吃完之后,禅师走到坑旁,一张口,吐出来的鱼,都是活的,摇头摆尾在水里游;吐出的鸡鸭,也是活的,扑楞楞都跑开了,吐完之后,禅师站着就往生了。
神通一现,大家惊呆了,不久如梦初醒,各自悔恨不及,从此皈佛茹素,以后地方上再不杀生了。
傅大士,姓傅名翕,字立风,号善慧,人称善慧大士,今浙江义乌佛堂人,中国维摩禅祖师。
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网鱼,每得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深水中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别人都说他愚痴。
后来,在稽亭塘网鱼时,遇一梵僧。
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度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
大士闻之,瞪目而已。
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
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
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
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大士自己开垦土地,种植蔬果。
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
大士见了说:“你不必盗取,把你篮笼拿来,让我给你采装。”
于是,小偷满载而归。
大士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
一日,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
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并闻舍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扬。”
大通六年,大士遣弟子奉书梁武帝,帝诏请大士进京,先叫侍者遍锁诸宫门。
大士心通先知道了,乃做了大木槌一只,既到已,用木槌扣打一门,余门都开。
大士直入宫殿,唱而不拜。
武帝问他:“师事从什么人?”
大士道:“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后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大士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
帝见之,惊愕不已。
志公问帝:“陛下会吗?”
帝曰:“不会。”
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
一日,大士顶冠披衲靸履,武帝看到问:“是僧吗?”
士以手指冠。
帝问:“是道吗?”
士以手指靸履。
帝问:“是俗人?”
士以手指衲衣。
后南怀瑾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宋朝王安石的厅堂里,挂了一幅傅大士的画像,上面题有佛印禅师的一首赞诗:
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
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
至今,在双林寺所塑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登靸履的大士像即以是缘起。
傅大士有一不思议的偈颂,遍传丛林,极耐人寻味,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4-19 15:56 , Processed in 0.0749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