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p5

一光老师的微薄选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0: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始以来,从来没有人能改变别人,只有找到自己的人帮助别人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人影响别人改变自己。

一个人二十岁前如果不学理,人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四十岁时如果不去实践理想,人生很容易失去意义;六十过后如果不能舍理平常,生命将难以完成生死的解脱。

真正的良师会帮助别人树立崇高的理想,鼓励人在理想中探索和追求;真正的良医会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在任何生死关口都能进行永不言弃的战斗。人有生死,理想不灭,生有苦难,精神不失。

人如果被目的和利益蒙蔽,就会与眼前的现实脱离,错失一个个机缘。所以有时,我们越认为是对的,往往都是错的;有时我们越坚持、越执著,往往意味着还没有超越。

人生只是一次简单的实践,实践我们心中所想的,实现我们心中所愿的。如果你的心里还有问题、还有疑惑、还有答案,你的实践还没有开始。

现今的世界,不缺乏财富,不缺乏方法,不缺乏知识,缺乏的是正确的人生方向。重拾传统文化意味着道德伦理教育系统的重建。伴随一批“修身成德”的文化践行者的出现,中国文化将真正影响世界。

树立人生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放弃生命中的风景。在全然的努力中,目的会转化为愿望,生命将与广袤的现实融为一体。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多大的成就,只源于一个起点,它就是生活、做人做事的动机,也就是内心的人生观和出发点,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但这个出发点是什么,已经决定了你将来会成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经书,不是一事一物经验的汇集,而是贯穿天下万事万物不变的道理。对于一个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成功人士,如果能熟读一两本经书,往往会在人生境界上实现质的突破。

修行路上,“爱”和“情”并不可怕,“爱”“情”衍生出来的感觉才是陷阱,有了感觉就会生出执着和向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若无人相、我相、身相、心相,不执不舍,爱之何妨。

教育完成的是爱、责任和价值观的传递,不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传递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所以,教育者的人生观和综合素质已经决定了教育结果。为人师者,不可不慎!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做好自己。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流水线的牺牲者,又希望孩子不脱离社会,就和孩子一起面对现状,你对现实的接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就是孩子的榜样。你孩子的明天不在老师手里,在你和孩子手里。

修行不易。对任何一种理论的认同都意味着陷入是非,而解脱是非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去实践那个理论;修习任何一个法门的成功都意味着陷入法执,而想去除法执,唯有不停地行愿,让自我在社会中消失。

真正的大师,不是学出来的(当然不学是出不来的),不是考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忘我奉献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怎样分辨真假大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别膜拜,把大师当成平常人对待,真大师会让你得到更多,假大师会自己消失。想想对吗?对的话,转啊!千万别告诉假大师我说的


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全然的爱去爱那些并不可爱的人,只因为,他们不想不可爱。

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可怕的。因为每个人都具备反省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他想赚钱,他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以赚到更多的金钱,他想让世界和谐,他也会不断完善自己以达成目标。这种自我反省如果建立在大众利益基础上,会对社会有利,如果建立在私利上,就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

不管是搞学问,还是修养身心,人世间的是非总是要面对,小是小非避之无妨,大是大非必须迎头而上,承当、无畏是即身成就的必要法门,因为心性的解脱,并不能通过自身的把握实现,一定要经过千难万险的磨炼才能成功。

立言难圆是非,立行难脱恩怨,大愿不畏因果,此心常驻慈悲。----------有感于南公真假大师之辨。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为了明理,懂了道理再去实践中验证,会明白道理是活的,本来没有对错;行事是为了通达,通达后去读古人的书籍,你会拍案叫绝,怎么古人早就已经说明白了呢?如果读书抱着书中的道理不放,做事就会越来越糊涂。同样,如果事情做好了但不去总结人生的道理,也会渐渐丧失聪明。

无心无以载物,无物无以明心。心物本一元,何处觅菩提?

出世是从全然的生活走进理想,入世是从全然的理想走进生活.

社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教育问题,大众的价值观会直接造就明天的社会状况,明天是由今天所造。家长都希望子女当官发财过好日子,就不要骂政府不为人民服务;都希望自己孩子考上公务员就吃穿不愁,就不要怪社会保障不到位。因为所有领导、公务员都在人群中长大,所有现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心灵制造”。

“上班”与“事业”是不同的,上班是为了谋生,而事业是实现理想,因为教育变成“上班”,人类少了很多蜡烛;因为医疗变成“上班”,世界少了很多天使;因为政府变成“上班” ,少了很多“为人民服务”。真希望“上班”的人少些。

如果我们心中有爱,就做一个爱者,在爱中推动世界的改变,在改变中觉知生命的力量;如果没有,就做一个觉者,在知觉里感知生命的奇妙,等待慈悲的发生。




当我们心中充满爱时,我们会爱伴侣、亲人、对手、敌人、工作、国家、世界;当我们心中充满恨时,我们会怨恨伴侣、亲人、对手、敌人、工作、国家、世界。不管是爱是恨,我们始终与世界为伍,即使我们的爱恨能改变世界,也是爱之逾善,恨之逾乱。切记,爱与恨之间,我们可以选择。

当激愤、仇恨占据我们的心灵,我们就是魔鬼,我们在用生命的能量开启地狱的大门;而当慈悲和喜悦充满我们时,我们就是天使,可以把周围的人带往天堂。

学佛也好,修道也好,每个人都在学习圣人、摩仿神仙的方法,殊不知自己的那个方法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中国人自古就有信仰的。第一信老天爷,天怒人怨的窦娥冤、做恶多端天打雷劈观念根深缔故;第二信祖宗,供祖先牌位祈福香火从未断绝;第三信鬼神,七月十五家家烧纸屡禁不绝,你不信?要是走坟茔地象逛大马路我服你。

诵九经始明天下道理,通三教方行世上文章。


所谓理入是以参研理论为基础,穷理至极会发现难以成行,正所谓"聪明绝顶是无能",进而在执理中舍理,在讲理中修行,舍一分理,多一分证,成一分德.


舍理取证是切断身心习惯的过程。小乘佛法以一种方法,比如观想、念咒去截断身心的业流,进而达到生死的解脱、自主,大乘佛法直接以忘情忘我的身心奉献为方法,用奉献改变身心习惯,成功的话,此身即菩萨,直接报身成就。

爱这个世界,维护这个世界,奉献于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使命。

未来世界,知识的力量将弱化,人格力量将成主流.

当今的教育问题不在教育制度、不在教育方法,而是教育者人的问题,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会传递给被教育者。该是教育自省的时候了.

修习定静的方法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方法。比如采野菜、采蘑菇,一开始很难分清哪个是草、哪个是野菜、蘑菇,看得多了慢慢会有所分别,当你能一目了然、不错失一个的时候,你头脑中的妄念已经去除大半,你的心境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教育的根本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教育者的反省能力、学习能力、修养能力会直接传导给被教育者,在教育中完善自己才是真正的师者,相对而言,知识传授倒在其次.

戒能生定定于世间堪比明月情,定能生慧慧在行中自在一片天。

调心如同放牛,手中的绳子要时松时紧才成,牛要吃草,手就松松,吃了几口,手再紧紧,既不能不让吃,又不能任它吃下去.

能感受别人的内心、了解社会的需要,义之所当,随缘而作,就是行菩萨道.

道德永远不是束缚,而是通往快乐的路

如果在读书中产生疑惑,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外面寻找答案,别人的答案永远不能去除你那个疑惑的根源,如果能看着疑惑升起、看着疑惑消失,往复多次,你将永无疑惑.

在日常生活的一机一景、每时每事中体知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修行中最根本、最实用的方法.

心只有专注才能平静,内心不清楚,看事情不明白是因为散乱不集中,做喜欢的事,培养专注的心,心专一了自然就平静了.

做有意义的事情,才是真正地珍爱生命。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的生命喝采。

无道不足以称德,无德不足以成名,无名不足以成事。

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在生活中培养专注的心,舍却张长李短、是是非非,斩除贪心、嗔心、痴心,并非无欲无求,而是在爱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真能如此,成佛成仙都很容易.

只奉宗门不承教,神灯夜雨任飘摇.昔日灵山拈花者,今又喧嚣洗尘劳.诚明当有天神敬,静定自然鬼灵惊,高高山顶无立处,海底深深愿我行.

学佛、修道、或者信仰什么有时并不取决于今世的选择,跟累世的愿望都有关系。既然命运是現成不可改变的,莫不如放下执着,在处处事事中去完善自已的一言一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个活泼自在、无忧无虑的天真本性从未丧失过,保任此性,大道自在眼前。

古德言:“他非即我非”,指责他人和社会的过错对我们自己和社会并无帮助,放下心中的是非,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影响、去带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钝根愚从善起, 以苦为乐随缘安。 此生不立凌云志, 笑观沧桑一百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视天下如同己出,是谓博爱;处危不乱,荣辱不惊,生死不动,纵情而不为情困,合物而不与物同,是谓平常。

生命的美好在于解脱,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当你真正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时,你会自信,当你发现自己有很多东西可以奉献给这个世界时,你会快乐。

穿越端午节,回到两千年前,屈原最终悟到了“邦有道则行,无道则隐”,象船子德诚一样覆舟而没。从此世上少了一个冤魂厉鬼,多了一个逍遥神仙。

忍耐是去除我执的方法之一,但如果你把忍耐当成了去除我执的方法,就一定要知道,忍耐最终的目的是不忍耐,因为忍耐本身也是一种我执,忍耐的目的是找到那个不随着喜怒哀乐走的心境,找到那个生、死、荣、辱都与我无关的定力。

人贪婪、丑陋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其实这样收集了太多的痛苦,人们又不知反省,所以轮回其中。我们布施、博爱是因为我们不想丑陋、贪婪,不想轮回于欲望和痛苦之中,如果单纯地为了自己那个美好的愿望去追求、去付出,外忘财、色、名、利,内忘情、欲、觉、知,一路下去,成佛成圣,必定无疑。

《大学》中的人生规划: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立德为基础,德立则人聚,人聚则财足,财足则大德有所用,进而为利人间,为真大人也.


品味人生谈何容易。人生总是有苦有甜,有乐有悲。人生就像喝茶,要好的也能喝,坏的也能品;就像吃饭,美食也能享,淡饭也能用,才是有品味、真品味啊。

发表了博文 《人生的选择》 - 人生的选择只在当下,眼前的事当行不当行、当做不当做,当行的尽力去行,行中历练身心;不当行当念即舍,无牵无执。 http://t.cn/zOkld5O


所谓理入是以参研理论为基础,穷理至极会发现难以成行,正所谓"聪明绝顶是无能",进而在执理中舍理,在讲理中修行,舍一分理,多一分证,成一分德.

行门入道就是真刀真枪地干,抓住一个法门在身心上一究到底,什么六根六尘五蕴十八界,什么知止定静安虑得,要在身心上体会透才行,回过头来再看理论,所有的理论只是名相不同而已,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就象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回头学习孙子兵法一样,没有不明白需要研究的地方.



君子卓然于世,出世亦不离六亲,入世而不与世同,至理无情,至道无则。——一光


提醒修行者:人在修行之初,见地没有形成之前,没有能力分辨对与错,切记不要被高深的理论所迷惑,切记对于所谓的“导师”、“善知识”要察其言、观其行,真正的大德不会以违背世俗规则(包括法律和道德)的方法来教化人,世出世法本是一体,不是有出世的修养就可以胡作非为,违背常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能使你开悟,那这个人一定是你自己。找到自己,做个真实的人,才是通向开悟的唯一道路。

有人用思想创造世界,有人用行动创造世界,无论哪一种方式,只要你的心力够强够坚定,它就一定能实现。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光老师的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6920983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4-20 03:31 , Processed in 0.0722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