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5|回复: 0

国学人生讲座---中国传统文化之佛陀教育常识(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08: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文化导航网

www.amtf114.com

四弘誓愿是佛指示给我们修学的程式、修学的过程。依照这个过程来修学,没有不达到究竟圆满的。末后一条‘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烦恼断尽、法门圆满——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圆满,这就叫做‘成佛道’。佛在华严经里,尤其是华严末后的一段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称为‘四十华严’(总共四十卷)。世尊以善财童子作为佛法修学的榜样,他不但讲理论方法,还做给我们看——表现在日常实际生活之中。善财童子最初亲近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就是教他遵守前面所说的三个条件,完成断烦恼,也就是完成戒、定、慧三学的基础。在文殊菩萨会里持戒、修定、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文殊菩萨把他放出去参学,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代表社会各种不同的行业、各种不同的学术、各种不同的人物,男女老少、有学佛的、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行行色色,统统都可以接触,统统都可以去学习,以成就他究竟圆满的智慧。到末后(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遇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导他修学,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一见阿弥陀佛,他的无上佛道就圆满成就了。这里我们应该要注意的,即是如果想要成就无上佛道,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不见阿弥陀佛,只可以说是断烦恼、学法门,无上佛道不易成就。何以见得?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华严会是了不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会!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文殊、普贤都是圆教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在华严会尚且发愿求生净土。往年我讲华严经,看到这事实,异常惊喜。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实在没有必要啊!想来想去,只有为了一件事、一个理由;那就是到那里去证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为了这一桩事,他实在没有到那里去的理由。然后仔细观察,果然是为了这个,善财也是为了这个。这才恍然大悟,要想真正成就圆满无上菩提(就是圆教的佛果),那就一定要到极乐世界。所以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就是详细讲解四弘誓愿这四句。明了四十华严,才晓得我们修学大乘,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发菩提心之后,你真正的觉心发出来,才真正不迷、真正不颠倒,菩提道上自然是一帆风顺啦!
  第二句是‘深信因果’。往昔我读观无量寿经,对这一句经文,一直是大惑不解。为什么有此疑惑呢?假如这一句是在第一条,我不会疑惑,是讲得通的。这第三福是菩萨修的,难道大菩萨还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我们都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怎么会连菩萨都不晓得呢?还在劝菩萨要‘深信因果’!怎么想也想不通。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佛在华严经十地品里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这才明白,华严会上登地的菩萨,一直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位次(最高级的法身大士),他们修什么?他们修念佛法门。原来此处‘因果’是专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一因果,实在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也有许多菩萨听佛讲了,他不相信。所以佛在此地劝他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文殊、普贤、善财,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相信这一句话。我读华严、讲华严,才把这一句搞通了,可见得来实在是不容易。
  第三句是‘读诵大乘’。这是菩萨善。菩萨学佛,不能一天不见佛,不能一天不读经。须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经是佛讲的,佛怎会要你念给他听呢?我们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念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他所讲的道理,使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教训,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或是行菩萨道时,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换句话说,经里的一切教训,我们都要确实做到,读经就有真实利益了。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诸位要晓得,早课是听佛的教训,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的教导,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佛的训诲,有没有牢记?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要认真忏悔,改过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经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给他听听,自己起心动念则与经训毫不相关。老实讲自己面对泥塑木雕的佛像,他并没有知觉,你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岂不是罪大恶极!你要是骗活人,还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一天还骗两次,还说有功德!唉!造罪不晓得有多重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现在早晚课都是流于形式,一点内容都没有,这怎么能得到功德利益呢?修净土宗的人,在过去,早晚都念一卷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佛号念得愈多愈好。早晚课都一样,这就是‘专’。不可以念太多的经论,太多就杂了,就乱修了,就不是精进了。弥陀经文似浅而实深,最要信心清净,则得实益。我讲弥陀经疏钞,现在是第三遍,还没讲完。讲第一遍,没有留录音带。第二遍留了一套录音带。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所以弥陀经很难懂,太深了。我现在介绍大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好懂,没有弥陀经那么深,弥陀经不要看他文字很浅显,意思却无限深广。无量寿经的文字并不很深,意思你也能看得懂,教训都很明显、很清楚,我们学了就有用处。假如你工作很忙,无法每一天念一部,像我们台湾的道场、美国道场,我教他们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为什么?这是净宗的核心,净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弥陀发什么愿,我也发什么愿;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我的愿同阿弥陀佛的愿。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将来当然在一起。晚课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这里是佛陀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断恶、如何修善、如何存养。所讲的教训都是对人、对事、对物的原则,一定要牢记遵守,此六品经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念佛就与阿弥陀佛的行、解一样。如是心一样、愿一样、解一样、行一样,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样修净土那有不成就的呢!若是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经,信、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不一样,都违背了,则念得再多也不相应。古人所谓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呢?有口无心,心愿跟阿弥陀佛全不相应。朝暮课诵本是古人订的,对当时修学有用;现代社会人事有很大的变化,有些经咒仪轨已经不适用了。再者,过去的人对课诵都能了解,它真能提醒,真能助人反省。现在我们念朝暮课本,不解其义,即不能提醒,也达不到反省的目标,只是唱诵而已。像两、三岁小孩唱歌,虽也字正腔圆,但不知其意,莫解所云。我们若将课诵本唱给佛菩萨听,佛菩萨并没听进去,我们也白唱了,这是朝暮二课得不到效果的原因。
  明白了念诵的目的和方法,依照修学纲领去做,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佛门经论非常多,自己喜欢的,选一种就行了。选定之后一门深入——至少要念五年。现代人缺乏耐心,我虽常讲,因为耐心有限,大家就不愿做了。不得已将五年时间打个八折,打个六折,六折就是三年。如果折扣再打一些,恐怕没有多大效果了。我在李炳南老师门下十年,第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第二部是‘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一部大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依照顺序一样一样的学,每一部都是很长的时间,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完成。至于华严经,我听李老师讲毕第一卷,往下七十九卷,乃至晋经六十卷,贞元四十卷,我都能体会了。法华、阿含、禅宗集等,虽没学过也能明了。古人所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那里会有障碍呢。这个好处利益,是得力于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法,不是学一部经,只会一部经;而是学一部经,一切经都会了,那才算是真的会了。孔子教学,学生若不能举一反三,孔子也不教啊。所以说学习要能够触类贯通。李炳南老师教导学生,他说:‘听经,不要听语言,不要听句子,要听经中的道理、教理,‘理’是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不会听,就听教义。‘义’是什么?义是一宗的理论。一个支派的理论,你能通达,那也行。最高明的是能够入教理,其次是教义,这都能贯一切法,这才能真正受持。但是这都要靠智慧,智慧一定从‘戒、定、慧’三学做起。换句话说,老师教诫的方法,最好死心塌地的去遵行,把心定下来,不可见异思迁,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有极大的耐心学习。若有人说:嘿!这法门不错,那经典殊胜;都要能忍著不为所动,暂时不听、不看,都把它放在一边,等自己智慧现前以后再来看。智慧不现前,我就不看。死心塌地一门深入,这样的人成功的希望非常大,这就是修学成功的秘诀。
  以上说的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自己修学的。只有最后一句,佛教导我们要把佛法,广泛的介绍给大众。所以后面一句就是‘劝进行者’——要劝别人学佛、要帮助别人精进,这就是菩萨。所以凡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这样的条件。从孝养父母到劝进行者都做到了,这才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善的标准是有一定的。诸位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看看地藏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念地藏菩萨名号,供养地藏菩萨,将来就得到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不堕恶道的果报,你就明白了,原来这不是普通修行人。假如是世间法讲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具足第一福就够了。小乘教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是具足前二福。大乘佛法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三福统统具足。所以我们读经里的善男子、善女人,想想我们有没有分呢?我们到底做到了多少?合不合标准!尤其是大乘佛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3-29 10:31 , Processed in 0.0834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