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元素

沈阳个人集资建房事件调查:(吴卓组建“买地建房DIY”社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7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放弃个人集资建房梦想还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沈阳民间集资建房的发起人吴卓刚从温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个人合作建房研究会”返回沈阳,又再次为集资建房这件事忙碌起来。</p><p>在与一位开发商长谈了两个多小时后,吴卓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有信心,丝毫不见今年7月打算放弃集资建房时的沮丧。</p><p>  虽然没有透露这位开发商的具体身份,但吴卓表示,对方显得很有合作诚意,打算马上拿出一个方案,商量双方合作的具体事宜。“他是个小开发商,手中有几块地,但苦于缺乏资金,所以才促成了双方的见面。”据吴卓介绍,“拿地”是制约全国各地个人集资建房的主要瓶颈。寻求开发商的合作,尽快突破这一瓶颈,使集资建房在沈阳也能成为现实。</p><p>  而对于开发商而言,与集资建房者合作,除了资金方面有较大帮助外,也能获得一定的合理利润,这对开发商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说温州的开发商就收取2%的管理费,如果这个事谈成了,沈阳也完全可以效仿这一模式。”吴卓告诉记者,虽然还仅是初步的接触,但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合适的地块,他将马上再次召集当初的社团成员,争取尽早促成这件事。“头一个地段的地肯定不会太大,不会超过2万平方米。主要是看这种合作模式能否成功,开发商也要看能否获得利润,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做这件事。”</p><p>  吴卓表示,尽管寻求开发商合作有悖于集资建房的初衷,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p><p><strong>  条件放宽</strong></p><p><strong>  再组团欲降低门槛</strong></p><p></p><p></p><p>  在最开始召集集资建房的合作者时,吴卓提出的参团条件几近苛刻:35岁以下、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白领阶层,而且是全日制211工程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这也将不少有集资意愿的沈城市民拒之门外。昨日,吴卓透露,再次组团将适当降低门槛,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一起做这个事。</p><p>  “当时社团成员能有100多人,现在保持联络的也没剩几个了。”吴卓告诉记者,在一年多的实际运作中,集资建房遭遇困难重重,大多数社团成员都陆续退出,包括发起者的他都打算过放弃,也关闭了用于联络和交换信息的社团网站。</p><p>  尽管如此,对于再次操作集资建房,吴卓仍很有信心。“虽然不怎么联系了,但大家的通讯方式我手里都有,只要地拿到了,肯定响应的人特别多。”据其介绍,这次重新组团仍主要面向白领阶层,会对报名者进行考察,但如果对方确实有诚意,肯定也会适当降低标准。 </p><p>  据吴卓介绍,自11月15日看到温州集资建房“拿地”的消息后,有不少社团成员打电话问他沈阳这边有没有进展,大家都挺关注这件事。除了房价因素外,住上理想的房子,与一群意气相投的人做邻居,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曾是社团成员之一的马小姐就对记者表示,如果吴卓再发起集资建房,她肯定会筹措资金再次参与。</p><p>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媒体报道的将成立全国合作建房联盟这一信息,不少有集资建房意愿的市民都认为,该联盟的成立其理想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但至少为各地的集资建房者沟通信息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p><p><strong>  算经济账</strong></p><p><strong>  集资房有望省三成成本</strong></p><p>  “除去开发商约20%的开发利润和10%左右的营销费用,个人集资建房所花费的购房资金,至少要比购买商品房节省30%。”吴卓举例向记者说明集资建房的种种好处,以平均房价每平方米3500元计算,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就可以节省资金9.45万元,对于一个月总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家庭来说,相当于接近3年的总收入。</p><p>  据记者了解,在沈阳房价节节攀升的现实条件下,节省30%的成本对购房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其中也包括不少收入不菲的白领阶层。在沈阳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的刘辉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每月能节余1000元。按照沈阳现有的房价,在单位附近购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首付至少需要12万元。而他目前的攒钱速度,需要10年以后才有买房的能力,而10年后的房价又不得而知。</p><p></p><p></p><p>  吴卓告诉记者,即使成功“拿地”,集资建房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比如说社团成员的沟通问题,大家能否对拿到的地达成共识,认可其价格和地理位置。</p><p>  另外包括资金流的安全问题,以一个200人的社团,每人出资30万元计算,就是6000万元的巨额资金,如何保障个人资金安全,又能保证整个组织的共同利益,也需要拟订详细的管理实施计划。“温州方面也是刚有意向,只不过是为沈阳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范本,沈阳集资建房的路还很长。”吴卓这样表示。</p><p>(时代商报 刘巍)</p>
发表于 2007-1-15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 “最近这十几天几乎没什么进展,几乎天天都在跟各方谈判,但实际收效并不大。”1月13日,在与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进行又一轮艰难的谈判后,沈阳合作建房发起人吴卓拨通了记者的电话,电话里他的声音显得有些疲惫。</p><p>  近段时间,各地的合作建房项目都传出一些不利消息,先是温州项目被当地房管局指有欺诈嫌疑,随后杭州项目由于托管银行单方面退出面临多方质疑……在此情况下,沈阳的合作建房项目也显得步履维艰,两个拟建项目同时出现麻烦。沈阳合作建房前景如何?能否中途夭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p><p><strong>  皇姑地段</strong></p><p><strong>  小户型过多惹麻烦</strong></p><p>  据吴卓介绍,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打算由合作建房社团成员筹资于本月20日左右把位于皇姑区中心地段的一块地拿下,但现在看来,如期拿地基本上已不可能。</p><p>  “这块地当时设计户型时多数设置的都是中小户型,最大面积不超过95平方米,可问题就出现在户型设计上。”吴卓告诉记者,在与报名的部分社团成员碰头研究后,不少人对户型不满意,希望买到90平方米以上的中等户型,但按照规划,95平方米的套系并不多,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据他介绍,很多社团成员都是在各媒体上了解到沈阳合作建房取得进展后就与吴卓联系,而在电话里根本无法介绍详细情况,不少人都是怕抢不上名额匆匆报名,只是对价格关注,而对其他考虑不够周全。</p><p>  “不少打算买房的成员都是出于改善住房条件的目的参与合作建房,一般都有一套住房,而我们打算建的小户型显然对这部分人不具有吸引力。”</p><p><strong>  南塔地段</strong></p><p><strong>  不少成员嫌价格高</strong></p><p>  正当吴卓为此事跟大家逐一沟通时,另一块位于南塔地区的拟建项目也出现问题。按照吴卓和合作开发商的设想,这块地的均价是3200-3400元左右,其中3200元的价格是高层报价,而多层因本身成本较高,定价确定为3400元左右,这比周边4300元左右的平均房价低千元左右。</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border="0"><tbody><tr><td><font class="nava5"><p>“大家虽对地段和户型看好,但价格上又出现问题,希望我能将价格砍到3000元以下,这显然难度很大。”吴卓告诉记者,这块地由于位置好于皇姑那块地,户型设计也有不少100平方米左右的中等户型,大部分社团成员对此都很满意,但又感觉3200-3400元这个定价偏高,因此大部分人犹豫不定。</p><p>  而吴卓在与土地所有方沟通后,对方虽然表示价格上可以让步,但仍降不到大家的期望价格。对方也表示,虽然对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很看好,但如果价格实在谈不拢,也不得不与别的开发商接触。</p><p><strong>  最大难题</strong></p><p><strong>  有人中途选择退出</strong></p><p>  “项目这边事情还没处理好,没想到不少原本报名的成员又要退出。”据了解,由于对皇姑这块地的户型不满意,而开发商方面又表示不能做较大改动,一些社团成员就选择了中途退出,这对整个合作建房项目影响很大。</p><p>  由于当时在与开发商商量合作计划时,由开发商和吴卓的合作建房联盟各出资1500万元建房。尽管当时很快联系到了近80个成员,但当需要到银行开立个人账户存入建房资金时只剩下30多个人有出资意向,其他50个成员则表示由于对户型等不满,选择退出。“剩下30多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基本上失去意义,对开发商来说资金方面也因出现缺口而可能放弃合作。”人心不齐成为吴卓面临的最大难题。</p><p>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亚臣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即使顺利拿地,个人合作建房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众多难题。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要考虑清楚投资风险问题。就算一切进展顺利,合作建房项目至少需要2年左右时间入住,而在此期间政策、成本、资金运作方面变数都非常大。“房价或涨或跌,都可能会使投资者心态发生变化。”刘亚臣对记者表示,目前包括沈阳在内各地的合作建房只是向可行性运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真正运作起来难度相当多。 <br/></p></font>(时代商报 刘巍)</td></tr><tr><td></td></tr><tr><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p>
发表于 2007-1-29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又要泡汤

<p>这两天,沈阳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吴卓的心情不是很好,先是最先看好的北行地块因为大部分社团成员退出而彻底泡汤;随后与他合作的开发商又因为等不及而将资金撤出,改投其它项目;而位于南塔的这块地能否谈成,一切又是个未知数……尽管对于自己面临的这些困难,吴卓表示都是事先预料之中的,但他的社团成员能否一直陪他走下去,现在看来并非易事。<br/><br/>  [进展] 放弃——<br/><br/>  北行地段彻底没希望了<br/><br/>   与会员之间沟通不足、成员人心不齐是这个项目泡汤的主要原因。<br/><br/>  <br/><br/>   “现在看来,北行那块地已经彻底放弃了,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对户型设计不认可。”1月28日,吴卓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其实第一块看好的地就在北行附近,2800元的均价应该是非常划算的。<br/><br/>   据他讲,原先担心过早公布消息会引来别的开发商的恶意竞争,所以对地的具体位置一直保密,包括对部分社团成员。但既然放弃就已经没有保密的必要了。虽然这块地属于中心地段,但在户型设计上是东西窄、南北长,所以厢房比较多,这显然是大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此外过多的小户型也满足不了所有社团成员需求,所以在出资时有半数以上的成员选择退出。由于想拿下这块地至少需要2000万元的资金,而仅靠30多个有购房意愿的成员出资显然远远不够,导致这块地拿地泡汤。而与他合作的这个开发商虽然很想参与这个项目,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只得选择放弃。<br/><br/>   “现在他(开发商)已经投了1200万在另一个项目,手中的资金就更不够一个项目的启动资金了。”吴卓对记者坦承,与会员之间沟通不足、成员人心不齐是这个项目泡汤的主要原因。<br/><br/>  等待——<br/><br/>  南塔地段仍在等消息<br/><br/>  “其实现在确实挺不顺利的,只能被动地等消息,而不能更加主动去争取,一动就需要费用,但个人确实无力承担。”<br/><br/>  <br/><br/>   尽管社团成员对位于南塔的这块地比较看好,但能否顺利拿地、开工,吴卓昨日对记者却表示“说不好”。<br/><br/>   据介绍,南塔这块地由于位于南塔鞋城附近,不少打算购房的社团成员并不想自己居住,而是考虑买房后将房子装修出租做商用。尽管没有明确统计数字,但有这样投资想法的成员占相当大比例。目前,对方对这块地的报价是2000万元左右,但吴卓这方面评估后认为地价在1800万元左右比较合适,这样也能核算出低于周边地价1000元左右的平价房价,这个价格也比较为大家所认可。<br/><br/>   所以,吴卓用大量的时间在协商,希望能把地价降下来。除了地价上双方存在差异外,现在吴卓也在等待着规划部门的消息。为了能让房价每平方米再便宜200元,他们还打算在小区容积率上做文章。如果小区容积率做到4,那么房价均价就在3200元左右,否则最低房价也得在3400元。<br/><br/>   “其实现在确实挺不顺利的,只能被动地等消息,而不能更加主动去争取,一动就需要费用,但个人确实无力承担。”吴卓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作为个人发起者的一个最大软肋,除了个人缺乏公信力外,更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虽然作为发起者有着更多的责任,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但吴卓表示,并不打算因为这件事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想投入自己所能承受底线外的资金。<br/><br/>  [变化] 有成员撤出资金去炒股<br/><br/>  “有个成员告诉我,他去年12月把手头资金用于炒股,现在已经涨了20%以上。”<br/><br/>   “最近股市那么火,有好几个成员都对我表示,如果再没进展,就不留着钱买房子了,打算去股市投资。”吴卓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尽管大家都比较着急,但确实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日期,所以只能让大家自己选择。<br/><br/>   据记者了解,由于等待时间越来越长,但项目却毫无进展,已经有不少成员陆续退出。“有个成员告诉我,他去年12月把手头资金用于炒股,现在已经涨了20%以上,现在还打算追加一部分资金呢。”吴卓说尽管退出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对合作建房缺乏信心应该是主要原因。<br/><br/>   尽管退出成员陆续增多,但吴卓并不担心凑不够人。据他透露,目前愿意和他合作的承建商仍有四五个,有一个甚至表示先期可以不拿一分钱就开工,等项目成功后再拿钱。而购房成员方面,也有一些单位找到吴卓,打算参加他的合作建房,为自己单位的职工和家属购置住房,一下子就能解决百来套住房。“这些单位以前就通过团购的方式为职工解决住房,现在如果参加合作建房,价格肯定比团购还便宜。”吴卓对记者透露,不排除和这些单位合作的可能,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运作。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吴卓表示,只要有合适的地块,并与大家沟通好,沈阳的合作建房还是有可能成功的。<br/><br/>  [追问] 合作建房到底哪儿出了问题<br/><br/>   经过两个多月的运作,吴卓对个人合作建房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对记者表示,现在个人合作建房的运作主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最大的困难就是拿地,1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最合适,但日渐高涨的土地价格确实对合作建房者的资金实力形成较大挑战。其次就是融资,由于发起者一般是个人,公信力不够。加上大家的“抱团”意识不强,融资能力弱,也导致沈阳个人合作建房项目一再卡壳。<br/><br/>   对于合作建房在沈的一再搁浅,有关专家表示这个结果并不在意料之外。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亚臣对记者表示,由于个人合作建房通常欠缺一定的制度建设,操作程序很容易就不严谨导致合作失败。而且个作建房很难在房地产市场上与开发商之间展开实质性竞争,并不能改变开发商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对房市价格影响有限。此外个人合作建房除了存在不专业等问题外,也容易增加大家的协调成本。<br/><br/>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支持个人合作建房,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对我们帮助很大。”吴卓说。<br/><br/>   记者 刘巍&nbsp;&nbsp;&nbsp;&nbsp; </p><p>转自时代商报</p>
发表于 2007-3-21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建房欲改合作购房 !

“现在沈阳合作建房项目还有动静吗?是不是又停了?”这两天,记者接到了不少类似的询问电话。与去年年底的火爆情形相比,沈阳的合作建房又陷入了沉寂,甚至面临“停摆”的尴尬局面。据吴卓介绍,尽管先后看好的北行、南塔两个地块都很适合开展合作建房项目,但现在却一直搁置,操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p>  吴卓告诉记者说,北行那块地因为户型设计不理想,70%以上的成员都拒绝出资。而南塔虽然户型、地段更好,但却卡在了价格上。因为与预期价格相差100元左右,导致双方一直达不成共识,也处于搁浅状态。对于合作建房遭遇瓶颈,吴卓表示,他自己也曾分析过其中原因:首先做这种事显然仅有激情远远不够。其次沈阳的人均收入不及深圳、温州这些城市,在他们看来很容易的资金筹措问题,在沈阳就成了较大的难题。另外在沈阳拿地同样是难题,温州、深圳的成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使有开发商的支持,沈阳的合作建房要想成功拿地可以说也非常困难。</p><p>  由于时间一拖再拖,又有不少成员陆续退出而不再与吴卓联系。</p><p>“这两天一直在跑银行、房产等部门,所有资料确认后会对全体成员公布具体的信息。”拿地一再受挫,但吴卓显然并没有放弃,而且又有了新的目标。据他透露,这次他打算筹措资金拿下铁西中心地段的1万多平方米的楼。由于是银行委托法院拍卖的不良资产,价格要比市价低不少,加上重新装修的费用,也比周围房价低500元左右。</p><p>  据他介绍,之所以将目光转向已建成的不良资产项目,应该也是受到深圳的启发。深圳采用“收购已建项目”的模式,既躲开了拿地环节,又少了建设过程,应该说操作性更强,更适合市场运作。而对沈阳进行调研时,他发现这样的项目也有不少,而拿着实实在在的楼对成员说话,显然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担心会半路冒出来竞争者,吴卓并没有透露具体位置,只是表示,目前银行、法院都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价格在2600万元左右。等他这两天到房产局具体了解产权等问题后,就可以正式公布。如果进展顺利的话,6月就能入住。他表示,通过竞拍烂尾楼或现成楼,可以把购房成本压低,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优化。</p><p>  “无论是合作建房还是合作购房,只要能住上低价的合适房子,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吴卓说。</p>
发表于 2007-3-21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合作建房或者合作购房在沈阳能否成功,越来越多的成员开始表示质疑,这与温州成功拿地后沈阳一度出现的报名火爆情形形成鲜明对比。<p>  “先是说12月能有结果,后来又说1月中旬,现在都快到3月末了,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员对记者表示,虽然一直比较看好合作建房,也是较早的参与者,但现在信心却越来越不足了。据他讲,以前合作建房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大家只是摸索前行,感觉还有希望。但现在已经有成功的例子,沈阳却仍然迟迟搞不起来,这让他倍感失望。而且合作建房至今没有得到法律和政策认可,其间存在的巨大风险也让他越来越迟疑,担心一旦出了问题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毕竟买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果因为贪便宜吃大亏那就划不来了。”</p><p>  据记者了解,有着这种顾虑的社团成员占一定比例。</p><p>就在沈阳的合作建房开始转变到合作购房时,一直以合作购房为主攻方向被称为合作建房天津模式的发起人刘革学,这两天却宣布要重归合作建房,放弃合作购房这种模式。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合作购房在操作性方面比合作建房又进了一步,但同样面临较大的风险和难度。同时因为力度有限,比市场价低30%的承诺也很难实现。</p><p>  辽宁经济管理学院杨光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合作建房相比,绕开了拿地、建设等环节的合作购房显得更加现实,但同样需要面对保障资金安全、合理运用资金、降低装修成本、选择物业公司和维修基金等诸多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再次泡汤。而且这种合作购房相当于一种大型团购,虽然人数更多,但开发商显然并不愿意更多的吐出嘴里的肥肉,因此购买商品房可能性不大。而盘活烂尾楼和不良资产同样会隐藏较大的法律风险,单靠一群没有开发经验的人凭着理想与信念很难完成。他认为合作购房的前景也十分有限,较低的优惠很难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对于参与者而言,必须要冷静对待,权衡利弊,规避风险。</p><p>  尽管在很多国家合作建房已经取得较大成功,成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没有得到政府的肯定,资金仍存在较大难题,以及面临开发商的围攻现实情况下,各地的合作建房难逃失败的结局。</p><p>(时代商报 刘巍)</p>
发表于 2007-4-30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炒作&nbsp;&nbsp; 不是真实的&nbsp;&nbsp;&nbsp;真的很难啊&nbsp;&nbsp;
发表于 2007-5-21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

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沈阳合作建房群:40502377
发表于 2007-9-16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发起机构:沈阳合纵公司联系电话86241759,吴卓本人联系电话:13898888955,谢谢。
发表于 2007-9-16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是吴卓吗?</p>
发表于 2007-9-16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最新进展,透露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6-2 02:49 , Processed in 0.0767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