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26|回复: 33

大家认为沈阳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不是有点儿过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22: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大家认为沈阳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不是有点儿过慢了?不是很给力。看看和沈阳相仿城市的GDP吧。成都、武汉、青岛(杭州就不说了)始终都在沈阳前面,而且领先的不是那么一星半点儿。而南京2011年的GDP也超过了沈阳,过了6000大关,财政收入也比沈阳略高点儿。至于那个渔村,始终搞不懂,96年以后(原引维基百科)也始终都压着沈阳。真搞不懂,沈阳是怎么了?不给力,不给力!
发表于 2012-1-14 22: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上确实不行,其他方面还凑合吧,领导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事忽悠了很多年,城市细节做的不好。
发表于 2012-1-15 0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政府不办实事,倒是办了许多SB事
那么多老旧小区和危楼不拆,专挑有历史的建筑拆
发表于 2012-1-15 0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政府不办实事,倒是办了许多SB事
那么多老旧小区和危楼不拆,专挑有历史的建筑拆
zzdeapple 发表于 2012-1-15 01:13



    强烈同感。
发表于 2012-1-15 1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是不是引进外来资金的渠道太过单一
被人家资金方牵着鼻子走
多培养些牛人嘛
直接去国外谈外资嘛
发表于 2012-1-15 12: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和武汉成都南京目前还是一个档次的
首先和武汉成都比,人口少一大截
其次,朱三产业转移,多往人口稠密的中西部转移。那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布局成本低,见效快。可以看到,从08年以来,随着朱三产业的转移,中西部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中西部会继续享受5年左右的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
东北人口相对稀薄,城镇化率比较高,无法大规模享受人口红利。但这也避免了将来中西部人口红利结束时带来的产业空心化。试想,5年后从朱三转移到中西部的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有转移的方向吗?这些企业无法像08年时从朱三转移的那种历史条件。大部分将消亡,一部分转型,不管哪种方式,人口红利不再,庞大的失业待业者,中西部将会迎来最恐怖的经济动荡。
发表于 2012-1-16 05: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今的社会是人才的社会,沈阳造人才的能力(大学的水平也就是武汉、南京、成都的零头,尤其是文科的水平),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气候,沈阳城市缺乏中间阶层价值观让中间阶层看不到无论是文化休闲还是提升社会地位的希望,而在以上几个传统工商业城市,在人们的价值观传统里工作是为了快活生活,而多数沈阳人一直以来正相反,生活是为了工作),在这个越来越以人的发展度作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竞赛里,已经落后许多了。历史证明,人的方面在城市经济发展上,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天下太平,商业活动可以自由进行时,传统上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很快就会繁荣。那些城市的市民普遍有一颗商业的心。而沈阳的情况呢?我们没法这么乐观。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大学少的后果是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几乎不可能,这也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基本不把人的个性的培养当做任务,而是当做打压的对象,觉悟的家长很早就给孩子送出国了,由此人才方面恶性循环。其实全国也只有这三个城市(也许还要加上西安)和北上广津这种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有上本科的机会的城市,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才可能。这三个城市大发展不是偶然的。而辽宁省里也确实该反省了: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不如比自己弱的湖北省每年的零头。
发表于 2012-1-16 0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资企业,外资工厂进的还是少,限制了GDP发展!
发表于 2012-1-16 0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真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不光沈阳,大连退步的更厉害
发表于 2012-1-16 13: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上我是不自信,在外面说我是沈阳人,心里值得骄傲的也就几点:地盘大点儿、有故宫、赵本山、有地铁了,其他还有什么?奢侈品店开了一堆,把腐败消费去掉,还剩多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20 22:36 , Processed in 0.2096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