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7|回复: 0

[转帖] 沈阳民营书店经营惨淡 每年消失几十家【时代商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10: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浮躁压得一座城市喘不过气的时候,书店这个文化的符号自然就黯淡无光了。
  如今,走在沈阳的街头,桑拿洗浴、歌舞酒吧、美容美发等让人目不暇接,当你想找一家像样的书店“精神”一下,真的比在闹市区找一个洗手间还难。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2012年,我国倒闭的民营书店至少有1万余家,而沈阳民营书店数量也在以每年几十家的速度消失。除了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国字号”书店外,沈阳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书店屈指可数。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阳呐喊、席殊等多家民营书店了解到,在网络低价及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下,绝大多数书店均处于亏损的状态。
  曾经是城市文化地标的实体书店,如今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实体书店之殇
  实体书店象征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但越来越多的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受网络销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全国实体书店掀起倒闭潮,而这其中也不乏行业中曾经的佼佼者。
  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上海“季风书园”四家分店关门,广州三联书店天河店等书店相继停业,存活近20年的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已宣布歇业,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也走上了不归路。
  提起沈阳的大型零售书店,很多人都对曾经经营得很红火的东宇书店的倒闭感到惋惜,而像华储书店、博库书城这样颇具人气的书店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沈阳大型综合性书店也仅剩新华书店、北方图书城这两家。而这两家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乐观。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人士表示,从年检的情况看,大部分书店的营业额都在下降,每年有几十家书店消失。相比于“国字号”,沈阳民营书店的日子更不好过。曾经风靡一时的书屋早已不见踪影,一部分民营书店转型成为教辅书书店。
  书店沦为免费图书馆
  曾经风靡一时的全国连锁书店席殊书屋,如今在沈阳也只剩下一家店,而曹丽娟成为这家文艺书店最后的坚守者。在她看来,民营书店经营困境一直存在,只不过在如今网销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变得更加严峻了而已。“现在每天到这里看书的人很多,但真正买的人却没有几个。”曹丽娟告诉记者,对于这种现象她早已习以为常,总不能把蹭书看的人撵出去吧。书店现在已经沦为了免费图书馆,消费者在这里选书,然后到网上买。
  曹丽娟告诉记者,现在书店实行会员制,会员购书享受8折优惠,但这样的优惠力度显然同网上购书的打折力度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一些大的网络购书平台上,图书的打折力度非常大。有的网站为了赚人气,一些书经常会低于成本价出售。另一方面,网络书店不需要实体店面,各方面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实体书店很难与其抗衡。”
  网店对书店的冲击只是一个方面,不断上涨的人工、运费、租金等也是困扰曹丽娟的原因。“现在店里每个月的租金已经涨至1万元,扣除各方面成本,每个月能做到盈亏平衡就已经很好了。”
  实际上,曹丽娟为了维持书店正常运营,在店里也销售教辅类书籍,同时利用书店这个平台做网校产品销售。“现在书店单纯依靠卖书很难坚持下去,这些年我通过销售网络课程多少也弥补了书店经营的亏损。教辅书比重占整体的比例并不大,书店仍以销售文化类书籍为主。”
  据了解,书店现在有4000多名会员,这其中很多是老客户。“我小时候就在这里买书,现在已经养成习惯,就算不买也会抽出时间逛逛,而且这里很多好书在网上找不到。”这家书店的会员张天明告诉记者。
  曹丽娟表示,尽管期间有很多人曾试图劝她放弃这家书店,但她一直没舍得。“书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难以割舍,开了这么多年有很深的感情,不坚持到最后绝对不会放弃。”
  书店、咖啡馆、会所?
  民营书店逐渐凋零的同时,一些民营书店也意识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逐步谋求转型。
  呐喊书店对于沈阳很多书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一家三层的“卖书+水吧”模式的现代书店,2009年4月开业,坐落于皇姑区百鸟公园西侧,水木清华小区内,与周围烧烤店、洗衣店、理发店比起来,书店在这里显得有些不搭调。
  记者走进这家书店发现,一层以名社新书为主,会员享受8折优惠。二楼是水吧,装修风格具有很浓的文化气息,复古的书架上有精心挑选收集十余年的千余册中文文学类图书。消费者只需购买一杯饮品就能免费阅读这些书。三层置有投影设备和环绕音响系统,可容30人就坐,这里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小团体的沙龙聚会。
  这家书店的老板是在法律行业工作多年的律师徐先生,之前并没有经营书店的经历。当年他与另一位律师共同出资办了这家书店,完全是出于兴趣,书店取名“呐喊”也是出于对作家鲁迅的喜爱。经营这家书店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想将其变成沈阳律师界人士交流的文化会所。尽管最初的构想没有实现,但“呐喊”已经成为沈阳颇有名气的文化书店。
  事实上,书店成立至今,徐先生并没有太多时间打理,他将店里的一切事物交给店长刘阳打理。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刘阳看起来显得有些沉默,但言语间流露出对这家书店的“痴情”。
  据刘阳介绍,店里除了卖书外,还提供了一些延伸服务,比如定期举办人文讲座,邀请作家说书、编排话剧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在短时间内,书店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书店在圈里还是小有名气的,前一段时间,在辽宁大剧院举办过由网友自编自演的一场话剧,当时能够容纳300人的小剧场全部爆满。”刘阳颇为得意地向记者介绍。
  尽管经营模式有所突破,但“呐喊”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亏损。刘阳告诉记者,去年书店亏损达到了几万元钱,而这已经算是书店开业至今经营状况最好的一年。“书店开业至今,尽管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始终没有走出亏损的状态。2009年4月开业时,书店雇用了10名店员,到现在只剩下5名店员了。”
  27岁的店员蒋东野以前从事计算机行业,一年前来到呐喊书店工作,现在每个月在这里能拿到1500元的薪水,这与他以前的收入相差很多。“尽管生活上有些拮据,但自己很喜欢这里的气氛,享受每天抱着书从早看到晚的感觉,这也是大多数员工愿意留在这里工作的原因。”
  扶持政策何时能够出台
  无论是传统的新华书店,还是新兴的民营书店,目前都到了再也输不起的地步了。业内人士多次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重点扶持,让书店再度复苏。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杭州市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实体书店。上海推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每年划拨1500万元支持,其中500万元直接用于扶持实体书店,目前已有上海鹿鸣书店、季风书园等首批35家实体书店接受了共500万元资金扶持。据北京媒体报道,目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在考虑对24小时实体书店予以政策扶持。
  显然,让政府出面拯救书店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共识。
  2011年11月,沈阳市就传出“实体书店将获政策扶持”的消息,然而时过一年多,这个消息仍然还是个消息。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目前的情况下,至少还没有扶持政策出台或何时出台的准确回音。
  一面是亟待政策扶持,一面是政策遥遥无期。刘阳告诉记者,不管政策现在出台与否,也不管政策何时出台,至少目前他还要继续经营下去,想办法降低成本。“无论是书店经营模式的自我调整还是政府扶持,问题终究会有解决的那一天。我相信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实体书店永远都不会消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 12:16 , Processed in 0.0839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