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0

“东北困局”的破解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16: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提出,可按照“做优、祛劣、提升中间”的分类思路推进:所谓“做优”,就是把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所谓“祛劣”,就是祛除劣质的企业,妥善处理“僵尸企业”。这些“僵尸企业”已经吞噬了并且继续吞噬着大量的宝贵资源,必须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予以切除;至于中间状态的企业,要提升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2.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提出,吉林可向东通过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等港口实现借港出海,直达欧洲;向西经内蒙古,通过蒙古国东方省,打通对蒙通道,再联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构建沟通俄、蒙、欧的陆海联运通道。黑龙江省可以对接俄远东开发建设,变对内发展的“末梢”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辽宁可借“大连—满洲里—欧洲”东部大通道,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把东北打造成世界级制造业聚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认为,东北地区不能走向服务业转型的道路,制造业服务化也不符合东北的实际,而应当把制造业发展到新的高度,迎接“新硬件时代”。同时,东北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比较落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成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则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之一,还应当充分利用东北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而东北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方向,即改造老企业,建设新企业。提高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中小企业,是重振东北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的科技改造,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缓解国民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而且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5.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第六产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罗贞礼提出,“第六产业”的本质是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通过“接二连三”,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3.63% 资金 研报]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增收。加快东北地区“第六产业”发展,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提升比较优势,促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和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有利于超越地区间行政壁垒限制,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的根本转变。

6.治好“心病”,打消畏难情绪。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韩保江认为,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真正振兴,彻底摆脱东北地区的经济低迷,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先治好东北地区各类发展主体“心病”,打消畏难情绪,根除不作为或不想作为的心理,让东北地区的干部和企业家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积极性。

7.从沿海地区调拨官员前往东北任职。针对东北不少官员对市场功能抱有“欲迎还拒”的心理状态,美国丹佛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孙晶提出,中央要像援藏援疆一样建立面向东北的人才对口支援机制,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调拨对发展地方民营经济素有经验的大批官员前往东北各地任职。将发达开放地区的干部,引入到东北的各个行政层次,做市场转型、创新发展思路的启蒙老师。

8.实施大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力臻提出,可参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促进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大东北经济区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大东北经济协调发展,可以打破行政区经济的界限,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进而用市场化手段发展中国最现代的大装备制造业、大农业、大林业和大牧业。

9.要用好金融工具。经济学者易鹏认为,一方面,企业家要更全面地认识资本市场和股权基金,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特别是门槛相对较低的新三板。另一方面,用好金融工具还要充分利用金融的引导作用。东北地区要成立专项的产业基金,针对现有的制造业升级改造提供专项补贴、投资。

10.加强“软实力”建设。美国查普曼大学传播学系教授贾文山认为,如果文化上不能探索、建立现代文明价值,而是停留、徘徊在陈旧落后的过去,任何地方的青壮人口和人才只会失去耐心, 另择高地。振兴东北就是要加强“软实力”建设,建立具有鲜明时代和地方特色、富有现代文明价值内涵的文化体系,打造东北地区与民众在国内国际美好的、普获赞誉的具有开放视野和开拓精神的公共形象。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114/14068960_0.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5-2 23:18 , Processed in 0.0758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