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4|回复: 3

[转帖]团购背后藏“猫儿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团购背后藏“猫儿腻”&nbsp; </strong><p><strong>  新闻提示</strong></p><p>  团购,最能让消费者动心的就是便宜,团购这种新兴消费模式已经越来越深入百姓心中,成为了部分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p><p>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带来的诸多便捷,团购也摒弃了通常概念中的组织模式,转入网络浪潮。记者在百度上键入“团购”两字搜索时,竟然看到了近4万个相关网页链接。许多人认为,团购就是在为百姓带来实惠。那么,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从4月20日开始,到昨天近一个月时间里,记者参加了沈城大大小小30余次网上组织的团购,记者发现有些团购比较正规,能真正买到便宜的商品,而有些团购里则暗藏“猫儿腻”,全是靠“托儿”诱骗消费者。</p><p><strong>  [团购]有消费者买到如意商品</strong></p><p>  通常意义上的团购指的是一些消费者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商场、超市或者销售网点那里集体砍价,通过人海战术求得较大的折扣。一些参加过团购的消费者说:“这么多人一起购物,单价便宜了,消费者得实惠;购买的数量多,商家也有得赚,这就叫双赢。”</p><p>  4月20日,记者以一名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参加了沈阳一著名团购网站组织的汽车团购活动。虽然汽车并非是普通大众轻易就能消费的,但却吸引了216名报名者,实际上共有157人参与。</p><p>  众人在组织者的带领下前往一著名汽车品牌4S店。团购者们的到来使得4S店顿时热闹起来,人声鼎沸,不少网友在拿到了自己心仪的价格后当场成交。</p><p>网友周先生说,他一直想买辆某品牌的私家车,但逛遍了沈城销售该品牌的4S店后,对方所给的价格都令其不甚满意。“原价是9.6万元,也找过朋友,自己也砍过价,但最低只能砍到9.2万元。”这与其心目中的9万元的理想价位还差了一截。在了解到该网站正在组织该品牌车辆的团购活动后,他积极参与。但该车型目前的价格并没有变动,他找到团购组织者,组织者与4S店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对方开出9.1万元的价格,但是有礼包赠送,而且还可以免费进行3次保养。”周先生很满意,痛快地交足了全款,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办理各种手续,“价位虽然没啥变动,但能拿到不少其他实惠,也不错。”在当日的活动中,共有38人如愿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车。</p><p><strong>  [巧遇]“托儿”大肆“买”商品</strong></p><p>  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沈城团购市场异常繁荣,但是记者在其中3次参与团购活动中却发现了数名熟悉的面孔……</p><p>  5月1日到3日,记者连续3天参加了同一网站组织的不同商品的团购活动,虽然商品、时间、地点各不相同,但除了记者以外,有4名“网友”也参加了这3次团购。记者发现,他们均未购买商品,而且还显得特别“热心肠”,在商家介绍产品时也极力鼓励网友购买商品。5月1日,在中国家具城内一著名品牌的木门销售柜台前,牛先生和爱人正在选购木门,这时这4名“网友”悄悄地来到一旁,大声议论说:“这个品牌难得有这么低的折扣,一定要抓紧!”随后,几人还信誓旦旦地与商家讨论最后的价格,并有意签订单并支付订金。牛先生和爱人也加入其中,当场交付全款。在接下来的两天,记者同样看到了这4个人,他们均用同样的方式“购买”商品,但到最后均是不了了之。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成为了记者心中的问号。5月3日下午,记者在团购活动结束后,再次来到该商家的店铺,已将团购价格牢记心中的记者与商家开始砍价。最后,商家竟然给出了比牛先生所花费的团购价还低的价儿,不禁让记者大吃一惊。难道团购里也有“托儿”?</p>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内幕]团购组织者大赚提成</strong><p>  为了更深入了解团购的内幕,记者决定打入团购内部一探究竟。5月7日,记者以“有意加盟”为由,在事先与其进行沟通后,来到了沈阳一团购网站的办公地点。在介绍完了姓名、商品情况以及商铺所在地等情况后,该网站的负责人马先生又查看了一下记者的身份证,原因就是为了“对大家负责”。随后,记者与其进行了一番对话:</p><p>  记者:您看我们的商品有资格与贵站合作吗?</p><p>  马先生:这都是次要的,是什么样的商品都无所谓,主要看我们想不想。</p><p>  记者:我不太明白,请您详细说一下。</p><p>  马先生:看你人挺实在,就直接说吧,你们到底能给我们多少提成?</p><p>  记者:我们是小本经营,利润空间并不大,给你们返点后,我们就不剩什么了。</p><p>  马先生:要学会变通,他们(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先加价再打折啊!</p><p>  记者:那消费者之后来找我们算账咋办?</p><p>  马先生:真是和你说不明白,只要你我一齐说是团购价,他们上哪儿知道去。再一个,你不会说是厂家刚刚要求你们调价啊。</p><p>  记者:原来如此,其他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吗?</p><p>  马先生:都一样,难道我们出人、出力,就是为了陪大家白玩?</p><p>  随后,记者又多次通过电话与沈城诸多团购网站进行了联络,得到的都是类似的答案。那么,商家在面对团购网站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p><p>  5月9日下午,记者以团购网站业务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家具城内的一知名品牌的橱柜的销售店。负责人张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马上欣然同意,还未等记者提出“条件”,对方马上给出了销售价的10%的回扣,“你要是觉得不满意,还可以再谈。”在得到记者的肯定回答后,对方马上点头,“他们买完东西,你回过头来直接取现金,我们以前都这样做。”</p><p><strong>[专家]买商品前要事先咨询</strong></p><p>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团购中的价格明降暗升、售后服务缩水、临时毁约等形形色色的“猫腻儿”摆在了记者的面前。对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沈阳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巴俊宇教授说:“百姓应该明明白白消费,不应成为团购组织者和商家的‘打工者’。”</p><p>  记者发现,团购也有真假之分,真的团购确实可以为百姓购物带来实惠,而假团购则完全是众人搭桥引君入瓮,消费者直至被骗也全然不知。而且,就团购的发起形式而言,也分多样,可简单归结为线上组织及线下组织,因为互联网沟通的方便性,较多组织者喜欢在网上发起团购,而其他网友也通过网络联系,跟随团购则称为线上组织。线下组织则比较平常,几个朋友自发组织去购买同一种产品。</p><p>  那么,消费者怎样才能看清团购背后的真相呢?巴俊宇教授认为,部分团购组织者和商家瞄准了这样一个大发横财的机会,难免有人在其中大搞文章。所以,他建议广大消费者在参加团购时,特别是购买大件商品时,一定要进行事先咨询,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有规模的组织方和信得过的大品牌商品和销售商,同时也要对自身消费行为进行约束。</p><p>  消协部门也认为,参加团购的消费者也不宜人数过多,否则商家很难保证交货期和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参加团购时一定要看清团购对象是否是正规商家,在购买时一定要签一份完备的购买合同,这样才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p><p>  本组稿件由记者 田勇 采写&nbsp;&nbsp; </p><p>(时代商报)</p><p><a href="http://liaoning.nen.com.cn/77972966595362816/20070519/2226212.shtml">http://liaoning.nen.com.cn/77972966595362816/20070519/2226212.shtml</a></p>
发表于 2007-5-19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似乎有所指。
发表于 2007-5-20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团购肯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p><p>好多都不规范。</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9 10:15 , Processed in 0.3894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