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0|回复: 7

[转帖]厦门网站拟取消匿名发帖 网民注册发帖均需实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p7 于 2012-7-21 02:56 编辑

本报讯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厦门目前正在酝酿一项地方法规,要求厦门的网站取消匿名发帖,论坛贴文先审后发。厦门市工商局副局长田锋前日表示,处置办法可能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实名制———后台实名注册,前台实名发表。正在讨论中的处置办法要求,今后在厦门的网站上发帖,必须用身份证上的名字。  <p>  在网络实名制领域,厦门走在了最前列。而地方在网站内容监管方面立法,这在全国也尚属首次。</p><p>  <strong>网上造谣或被拘留</strong></p><p>  4日,厦门多家媒体报道了厦门“立法监控本市网站内容”的新闻,新闻中明确提出将禁止匿名发帖。</p><p>  当地报道称,厦门市工商局副局长田锋3日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厦门市互联网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管理和处置办法》已于6月中旬开始起草并完成初稿,将于近期由厦门市政府公布实施,管理范围是在厦门市登记注册备案的十几万个网站。</p><p>  该办法(初稿)要求,网站要根据市委外宣办、市政法委提供的关键字词,调整和更新关键字库,及时过滤、封堵、删除有害不良信息;建立一系列网站、论坛管理机制,包括不良信息快速删除机制、违规网站责任人约谈机制、违规网站处罚机制、网站舆情吹风会制度等;实施时政类版主实名制,要取消任意开设分论坛功能和匿名发帖功能,要实施论坛贴文先审后发制度。</p><p>  对违法散布有害和不良信息者,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拘留和罚款等处罚措施。</p><p>  <strong>发帖需用身份证实名</strong></p><p>  “发帖全部实行实名制。”田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处置办法,今后在厦门的网站上发帖,必须用身份证上的名字,“在全国,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不过田锋也强调,这只是一个可能,毕竟处置办法还在讨论中,并没有最终定下来。</p><p>  对此,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聪明拒绝作出解释,他说:“这只是一个初稿,从初稿到实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还在修改的阶段,我不方便对具体的东西作出解释。”</p><p>  林聪明强调,这个处置办法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进行的。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说:“宪法规定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必须由全国人大来立法。从这点而言,厦门是没有权利来立法禁止匿名发帖的。”</p><p>  <strong>立法背后</strong></p><p>  <strong>半个月不到完成初稿</strong></p><p>  厦门市工商局副局长田锋透露,出台一份管理互联网内容的处置办法是在6月18日厦门市召开的一次专门会议上决定下来的。随后,相关部门即投入到紧张的征询、起草和修改的工作中。作为国内首次地方政府在网站内容监管方面立法,半个月不到,《厦门市互联网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管理和处置办法》初稿就完成了。</p><p>  <strong>工商局发布被指不妥</strong></p><p>  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办法何以由工商局副局长来发布呢?田锋表示,国家对有关互联网的管理,一般是由14个部委分工负责,文化部列首位,工商局列第二。这大概是工商局和互联网内容扯上关系的原因。</p><p>  “我们只管网吧的,(网监)这样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公安局来做。”</p><p>  而厦门宣传部副部长林聪明则说,田锋作为工商局副局长,发布这个信息是不恰当的。他同时表示,田锋发布这个消息并非市里安排。 </p><p>  <strong>观察家</strong></p><p>  <strong>谁有权规定“网络实名”?</strong></p><p>  厦门要搞的实名制是“不可能的任务”。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不管是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还是规范网络言论秩序,至少要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或在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互联网行政法规中有明文规定。</p><p>  “上网讲话,请出示你的身份证!”厦门正在酝酿一项地方法规,要求厦门十几万个网站取消匿名发帖,论坛贴文将实行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实名制———后台实名注册,前台实名发表,必须用身份证上的名字。(7月5日《南方都市报》)</p><p>  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应该是民意的体现。既然宪法规定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不管是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还是规范网络言论秩序,就不是厦门市有关部门可以随意制定的,至少要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或在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互联网行政法规中有明文规定,否则厦门的网络实名制自创设之始就没有合法性。</p><p>  在笔者看来,即使这个法规被强制推行,民心向背也决定了它将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p><p>  从2003年开始,中国有了是否实施网络实名制的讨论。不难发现,这一建议之所以受到多数网民的强烈反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虚拟是网络孕育开放与平等精神的文化源流。不可否认,互联网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虚拟文化。如果厦门政府部门单方面推出这一强制办法,必然会引起当地网民在心理上的强烈反弹。当网络的这种虚拟性被剔除,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在网上自由表达的条件,至少这种强制的实名制缩减了他们的自由空间。</p><p>  有人说,此举是为了厦门的“公共利益”。然而,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即将影响绝大多数市民网络生活的规定,如果从制定伊始就没有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征询当地民众的意见,那么其所追求的公共利益本身就值得怀疑。现代政治学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政府出于善意制定某项政策,同样要接受民众的质询,民主政治并非“为民做主”的政治,而是以一种合法的程序代行民意。换句话说,谁能保证网络实名制实施之后,这种“公众利益”不会被滥用,谁又能保证网民的合法的真实意见表达不被扼杀?</p><p>  诚然,互联网泥沙俱下,既有思想的盛宴,也有一些“不良信息”与“有害信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和厦门数以百万计的网民相比,“害群之马”毕竟是极少数人,在不久前的PX风波中,当地政府在公告时不也是以“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来定性的吗?事实上,厦门既有的审查机制并非不完善,一方面,多数网站都有网络管理员在看管,另一方面,如果说有人越过法律的界限,凭借现在的技术手段,相信司法部门找到他们也不是什么难事。显然,当地政府不能为了控制好极少数人的“出轨言行”而不惜增加全社会的麻烦。如果这一逻辑可以行得通,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为了建设一个没有害虫的网络,最好的办法不是搞网络实名制,而是制定一套程序,让每位网民在下网前向有关部门细数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p><p>  当然,笔者之所以认为这种强制的实名制是“不可能的任务”,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一规定有悖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无疑,互联网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产物,也是中国赖以革故鼎新、推进社会变革与文化成长的重要力量。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中国互联网之所以有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今天,就在于十几年来它虽有挫折却依旧向每个人开放,秉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平等与宽容的互联网精神。</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第一投注:香港(六.合.彩)投注网◆特/码B 48.5倍

24小时在线客服.在线存取款.信誉第一◆是您玩六合彩必选之网6668.cc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发表于 2007-7-7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7-7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秋后算帐和倒退。</p>
发表于 2007-7-8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有些人脑袋一热,想出的点子。根本没法执行。</p><p>难道互联网这么就可以掐死?</p>
发表于 2007-7-31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是政府的最新政策,先从广东试点,然后再推向全国,除实名制上网以外,还要求每一个论坛必须配专职版主,即网站要给版主开工资,版主电话必须24小时处于开通状态。可以预想如果真的实施的话,将会有一大批中小网站就此倒闭。</p><p>这项规定的可操作的难度太大了。</p>
发表于 2007-7-3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行管内行
发表于 2007-8-27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五月,厦门市民反对PX化工项目的环保运动通过网络发挥了巨大作用,PX项目被迫搁浅,厦门当局恼羞成怒,酝酿推行完全的前台实名制。消息一经透露,即遭遇媒体、舆论挞伐。事实上,厦门市政府此举不但暴露了自己不懂网络(仅厦门一地实行实名制有何用?异地网站仍然可以散播厦门的负面消息),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北京正在系统地有步骤有策略推行的网络实名制不了解,从而急匆匆地想自己搞一个。八月三日的福州《东南快报》报道,福建当局将「进一步做好现有互联网站实名管理工作,加大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6-16 16:51 , Processed in 0.0750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