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7|回复: 1

《兄弟》:仍然血淋淋,却不再真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6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翻开《兄弟》的最后一页,发现这本书的印数已经突破了十万。</P>
<>余华从小众作家变成了每个人都知道的人。</P>
<>一个朋友说他看完了大哭一场,另一个朋友说他觉得这本书不像《活着》那么惨烈。</P>

<>   我的感觉:仍然血淋淋,却不再真实。</P>
<>    高中看《活着》时,被那种疯狂的残酷震撼。余华说他写那本书的时候,只想到开始,但却没法左右最后人物的命运,感觉最后是人物在左右他的笔。跟着福贵感叹一声。</P>
<>    与《活着》相比,《许三观卖血记》里更表达出一种无奈。无奈的让我看完书后还是在想。人,在余华的笔下变得这样无助。</P>
<>    初看《在细雨中呼喊》时,没什么感觉。只是对上两本小说太喜欢,才买这本余华第一本小说。但太多的心理描写让当时年轻的我很不耐烦,甚至没有读完。多年以后,当我重读《呼喊》的时候,才觉得这是余华最出色的作品。</P>
<>  看《兄弟》算是阅读惯性吧。没有太多期待,所以也没有太惊喜或失望。</P>
<>  自己躺在床上,想这几本书。突然发现《兄弟》好像时《呼喊》和《活着》的混和。一样的文革,一样的人的思维,甚至一样的背景。不同的是主人公变成了两个小朋友。我曾惊讶余华对青春期少年心理的了解这样深刻,《兄弟》也不例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写,让人失去了兴趣。</P>
<>   残酷,无助,少年;如果一再的这样继续,我宁愿去看岩井俊二的电影,他的电影里还有美丽。</P>
发表于 2005-12-12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原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8-30 19:17 , Processed in 2.4888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