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2|回复: 2

【转帖】中国票据融资连月收缩 资本新规渐施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22: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徐永

路透上海1月22日 - 中国票据市场承兑和贴现的背离再次上演,去年后四个月的票据融资呈现了近年罕见的收缩力度.不同于2009年严控信贷的背景,此次的背后推手却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



由于资本新规提高了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资产权重,银行对于贴现业务自去年末已渐渐转趋谨慎.而另一边,监管层对于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仍是频频警示,均令今年票据融资前景不甚乐观.



业内人士并指出,票据市场目前不仅存在承兑与贴现的背离,监管重点与市场实际情况也似有偏差.监管层的防范重点,可不再过分强调真实贸易背景,而应承认融资性票据的事实存在.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新增1.05万亿人民币,票据融资新增5,301亿人民币.其中票据融资则自去年9月开始持续减少,9月及12月减少规模均高达约2,000亿元.



据测算,整个四季度,银行承兑汇票新增近2,900亿元,但票据融资却大幅减少逾3,000亿元.票据融资上一次出现连续九个月的持续负增长,则是在信贷严格控制的2009年.



"资本约束的力量是最直接的,特别是对资本金规模本就紧张的银行,票据业务的策略会更加谨慎."中信银行票据专家赵慈拉认为.



而针对表外承兑过快增长的情况,赵慈拉认为,应通过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对票据承兑费率定价,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电子商业汇票市场,以及承认商业汇票已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性票据的现状,纳入合规性管理等途径来逐步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新规:承兑与贴现落差**


中国工商银行(1398.HK: 行情)(601398.SS: 行情)一位省分行的票据负责人介绍,票据融资当前的负增长,与从今年开始正式施行的资本新规有关,银行为此都在提前压缩规模,按照相关规定,票据承兑,贴现以及转贴现都将计提资本,特别是后两者.


具体而言,票据承兑的计提办法不变,票据贴现的风险资产权重由之前的4个月以下计提0%,4个月以上计提20%,变更为3个月以下计提20%,3个月以上计提25%.


除此之外,一位股份制银行新资本协议管理人士介绍,转贴现市场同样影响巨大,由于银行间的票据交易赋予了对手方追索权利,因此按照资本新规,即使是卖断式的转贴交易,卖出方仍然需要计提风险资产.


"具体比例可能需要看对手方的情况,比如农信社是100%,一般大型银行之间,也会有20%的比重."该新资本协议管理人士指出.


不过,虽然有资本硬约束,受访人士多数对今年票据融资的绝对新增规模也不完全悲观,因今年融资环境也有对票据融资有利的一面.


"从1月份来看,一般性贷款新增可能会同比减少,因现在部分融资转向了债券等方式,部分银行可能需要票据融资来替代."赵慈拉称.


业内人士同时警示,但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银行此前被迫减少的票据贴现部分从银行体系流向了表外影子银行.


根据央行本外币信贷收支表数据,2012年最后四个月票据融资月度数据为-2,170.50亿元,-732.78亿元,-375.83亿元,-1,909.38亿元.


多位市场人士介绍,目前承接这些贴现需求的主力来自民间票据公司,以及信托、券商、理财等资产管理通道业务.

这种说法得到了来自券商人士的认同.上海一位券商票据资管业务人士就介绍,今年他们的大量业务就是以收益权的形式,过桥或者持有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


不过,民间票据公司的过度活跃以及通道业务的影子银行性质,无疑将增添监管层压力.去年杭州就曾发生涉案900亿元的民营票据中介公司案件.



**承兑虚高:市场与监管背离**


票据贴现的表外化风险或许可以通过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来加以防范,但市场人士认为,上游环节的承兑虚增,更应该引起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企业累计签发的商业汇票13.1万亿元,期末未到期余额8.4万亿元.


票据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企业本身有旺盛需求.而由于票据承兑行和贴现行一般不是同一家银行,票据承兑又可以给银行带来承兑手续费和保证金存款,票据市场签发开票和承兑环节一直存在着较为粗放的行为.


表现之一就是企业拿着采购合同或者税票复印件,就可以在银行开出承兑汇票,且由于银行之间系统没有连接,同一个复印件可以在多家银行开出承兑汇票,引发票据承兑市场杠杆虚高.


对此类风险,监管层已是频频出招加以防范.无论央行去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票据业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还是银监会10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在承兑及贴现过的合同及税票上加以注释,都在强调合规风险审查,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杜绝虚假开票等要求.


1月中旬,票据市场又传出央行将升级系统,税票贴现后将被要求立即注销的消息,虽最终被多家银行否认,但多位票据人士表示,央行目前管理的主要是电子商业系统,且不论税票注销本身是否合规,这种政策对规范票据市场也可能作用有限,因在票据市场整体规模中,电子票据市场的占比较小.有资深人士测算,电子票据市场承兑余额仅在3,000亿元左右.


尽管监管层用心良苦,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监管重点却并未真正抓住票据市场风险的要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量的票据风险是,开票人的所有合同和税票都是真实的,只是绕开了收款人自己套取银行信用,形成大量的融资性票据."上海一位受访票据人士介绍称.


也即说明,不强调税票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开票杠杆操作,而即使强调真实背景,企业也有各种变通方法从银行开出承兑汇票.


"企业的合同是否最终执行,这些银行其实很难知道的,但银行受存款利益驱动,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述上海票据人士认为,合理的做法是,不再过分强调真实贸易背景,而是承认融资性票据的事实存在.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之外,给中小企业更多的票据融资通道,而银行从审查税票的是否真实过渡到关注企业的偿付风险.


"或者是提高票据承兑的费率,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电子商业汇票市场."赵慈拉称.


他认为,提高费率能有效实现风险溢价收益覆盖风险损失的定价原则,而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监管透明的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则有利于活跃该市场,做大电子化票据市场规模,都有利于降低纸质票据市场目前存在的虚增风险.(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8-31 20:34 , Processed in 0.0751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