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18 14: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条件符合就给牌照”
最近,证监会在起草一个关于竞价市场的规定,准备报主席办公会通过,允许有试点。“有组织的竞价市场能否有机会做起来。”张育军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2012年11月,张育军在证券业协会主持的会议上,请了十几家券商专门讨论销售交易业务。
“交易功能是券商最核心的功能。”张育军说,“交易功能是行业整体转型的一个重点,所以要把交易业务界定为核心业务。”
西方的销售交易业务收入占到了60%,有的甚至至70%,他建议券商向高盛、中信学习。据了解,中信的策略交易模式可以大规模地卖产品。
过去,大多数人都习惯我按照证监会的指挥棒转,交易所市场要靠国家法律规定,所有产品都去那挂牌,否则做不了。
“交易功能是券商与客户之间做直接的协议交易,不一定是建一个有形的市场,当然需要有一个交易平台,但这个交易平台你要避免一个倾向,就是把它建成内部交易所,最后会发现没有人在上面挂牌转让产品。”
未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其中一个特点是7×24小时办理业务,张育军甚为认可,鼓励将两大交易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考虑到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解决。
“过去一度说到柜台市场,马上就搞个有形组织,要上柜,要挂产品,然后再竞价,这个就理解偏了。”张育军进一步解释:“所谓交易功能,是说作为交易对手可以和所有人完成交易,而且大量是无形的,有形的基本没有。”
据了解,东海证券正在建立交易平台,张育军在调研东海证券的时候再三提醒:“交易功能的核心是资本中介业务的完善,是要吃价差的,和交易所所谓的交易是有本质的区别”。
而有的券商设立了专门的程序化交易部,还有协议交易平台、客户的对手方交易平台,监管层基本肯定了这种定位。
事实上,证监会有意实施像香港证券业的管理模式靠拢,实施功能性监管。“把证监会发放的牌照排个序,包括机构部、基金部、期货部、证券业协会拥有的牌照发放权组成一个系列”,张育军在调研中透露他的初期想法,“今后证券公司申请什么牌照,只要条件符合就给你,至于具体怎么做是证券公司自己的事”。
比如证券公司只要获得期货业务牌照,就可以在营业部开展期货业务,不用设立期货营业部。只要证券公司本身具备某个业务资格,下属部门都可以做,而不是物理上一项业务只由某一个部门做。
“资管规模十年后30万亿”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1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这一数字在第三季度末只有9295.96亿元。
而2011年末,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只有2818.68亿元。短短一年,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扩张了6.7倍。
其中,中信证券(15.01,-0.49,-3.16%)的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这一规模不仅在券商资管中排名第一,甚至也将不少公募基金公司甩在了身后。
“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券商的资管规模10年后大约会有30万亿。”张育军多次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证券公司相比信托、保险、银行具备独特优势,因为开发高端产品的能力掌握在券商手里。
“2500多家上市公司资源在券商手里,从长期看股票的收益是高于一般银行存款的,有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做各种配置。”他说,“我梦想将来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至少要做到银行业规模的一半。”
但是高速扩张的背后也有隐忧。张育军对调研的券商坦言,他最担心的是券商学信托(设计资产池产品),包括代销信托产品。
资金池的最大问题就是各种错配,资金池说是投融资平台,但客户的资金拿来干什么客户并不清楚。去年底,曾传证监会紧急叫停资金池业务,随后资管规模破万亿并未叫停。
以信托的资金池为例,很多房地产项目,过去以13%、15%的收益承诺投资人,三年后发行的这些项目根本拿不回来收益,本金都保不住,收益大幅下滑。而券商又不同于银行,银行有很多优良的机制,如拨备等。
“我担心的就是资管业务,盲目学习,接了最后一棒”,不仅是资管产品设计,还有代销。他在调研时提醒券商,“代销信托要保持一种高度的警觉,关键是别接最后一棒,否则最后砸的就是券商柜台。”
“信托在过去三十年清理过五次,我担心下次清理之后把券商牵扯进去,那就很麻烦了。”他理解的券商资管产品应该是一对一的,“一块资金,对应一个项目,对应一个投资人”。
这样,资金的去向就是明确的,项目、使用、收益、投资人是清晰的,“券商产品应该是标准化的资管产品。”
张育军表示:“中国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核心是多层次的,但是过去10年是场内市场的多层次,未来10年是场外市场的多层次。”
“桑达纳时速160要倒霉”
2012年5月,证券公司创新大会召开,监管层拟定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计划从11个方面出台措施支持行业创新。至年底,资管新规、柜台交易、代销等规定纷纷落地。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的副总表示,券商创新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券商创新的重点主要是产品化,中金中信等第一梯队券商的创新主要是模仿欧美,但受衍生品等法律法规限制,被束缚住了模仿的步伐。
去年9月中旬,证监会领导班子分工确定,研究出身的张育军被确定为分管基金监管部和机构监管部。就在张育军的分工明确之时,券商和基金的创新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些“深水区”。
关于衍生品市场,他觉得“前提是衍生产品市场是基于机构投资者的,基于个人的衍生品市场实践证明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过教训,全世界也如此。”
在东海证券和国泰君安调研时,张育军特别提到了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一个REITS产品有数十万亿元的规模,证券化率10%,就有上万亿,现在只上报了一个产品,市场还没有开辟。”
而可转债的背后是企业股权,“数十万亿,其中已经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产权有22万亿,要建一个跨市场平台,现在只进入沪深市场,还有若干个市场券商没进去。”
这若干个市场,张育军指的是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大宗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场外市场。
但以REITS为例,必须基于商业地产管理的团队来做,张育军特别强调了风控体系。“合规是底线”,他说,“一个券商要发展,特别是随着资产负债表业务的扩充,杠杆率的提升,需要真正意义的风控体系。”
“希望以后所有报到会里的业务审批时间不超过两周,现在都在标准化,标准化以后你们出了问题,我们就停资格。”东海证券曾因违规事件,融资融券、私募债、约定式回购、现金管理被暂停。
风控跟券商的杠杆率、所持有的资产、人员的风控水平相关。张育军做了一个比喻:“有些人跑160公里的速度,如果开的是奔驰肯定没问题,但如果开的是桑塔纳,跑160公里的速度迟早要倒霉的。”
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李格平在第四届证券业会员大会表示,证监会正在根据行业反馈意见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近期将完成报批程序,择机发布实施。
张育军很清楚,证监会不可能搞一个统一的风控体制,也是不现实的。“真正的风控体系不是写几个制度照着做,风控是涉及到证券公司的风控技术、参数、指标、阀值、公司特性、业务规模,它是一套体系。”
“副总可以找老外来干”
2012年,依赖IPO为主要收入模式的券商日子都不好过,在IPO发行停滞的下半年,各大券商纷纷谋求出路,转而加大债券承销和再融资的力度。
张育军对当下投行业务的窘境反而不以为然,“现在是一些投资银行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期”,他认为从行业优胜劣汰的角度看,低迷行情持续一段时间未必是坏事。
他说:“牛市中的券商浮躁、自我感觉很好,其实只是骑了一匹快马,摔下来啥也不是。”上一轮四年熊市炼出了中信,现在中信已是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看谁会倒下,谁能脱颖而出,经过这个功夫历练出来那咱们就有谱了。”
同时,张育军对国内券商投行的现状有所思考,他表示:“现在投行业务还太简单,只是以IPO业务为核心,而且只做上市保荐,还没到承销的层面,没有定价权,没有配售权。投行领域的改革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取决于监管机关的决心。”
当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提出建立“全能型投资银行”,张育军表示赞同。他希望投行不只以IPO业务为核心,而往资产证券化、场外市场业务、固定收益市场业务、私募市场业务等方面谋求转折。
但不管是投行还是资管,抑或资产证券化,都需要人才支持。张育军对高盛的团队念念不忘,在多家券商调研中提到,“高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一个300多人的合伙人团队。证券行业是一个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的行业,资产重要,智力资本更重要。”
张育军建议国泰君安:“最好能再吸引一点国际化的人才,中信等就已经有外籍人士上班了。可以引进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际化的人才,包括副总等也可以找几个老外来干。”
“我考察了十来家券商,总的感觉还是缺乏优秀人才,懂得现代投资(9.80,-0.08,-0.81%)银行业的人才缺乏。”张育军感慨道。
言语间,监管层有意要培养五至十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鼓励“改变核心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落实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度,建立强大的董事会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