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汽车房产版转贴一篇好文,原文乃讥讽地产,但我觉得对目前百货营销也有讽刺,大家不妨一读。感谢作者辛辣的讽刺。原文标题为:小岛推销员报告
原作者:白开水</P>
< > 某国际鞋业集团决定将公司进军一小岛,于是向该小岛先后派出若干业务员,最后终于将小岛上的鞋业垄断。现披露其公司业务报告如下:</P>
< >
1月,业务员A登岛,带公司最新皮鞋样品及说明书,附鞋油等,发现小岛居民一年四季赤脚,从不穿鞋,被当作戏弄对象,仓惶逃出小岛。成本:差旅费若干。</P>
< >
2月,业务员B登岛,未带任何样品,而是携带大量精美说明书和图片,在岛上介绍穿鞋的种种好处,并现身说法,成功,小岛每人购买一双公司皮鞋。成本:差旅费及广告费若干。
</P>
< > 3月,业务员C登岛,向小岛居民宣传最流行的时尚高根皮鞋,并由一队绝色模特当场走台,演示产品,极为成功,连小岛男人也每人买了一双。成本:模特出场费若干。
</P>
< > 4月,业务员D登岛,向小岛居民推销能公司保健皮鞋,带医生若干,免费给小岛居民体检,结论:小岛98%的居民已经病入膏肓,人均得病5.3种。再次成功,小岛每人又买了一双公司皮鞋。成本:支付医生回扣若干。
</P>
< > 5月,业务员E登岛,向小岛居民推销防盗皮鞋,但却因为一些公司以前皮鞋的产品质量问题,遭痛打,逃出小岛,公司产品被烧毁。成本:无法估计
</P>
< > 6月,业务员F登岛,向小岛居民宣传公司售后服务,并带漂亮售后小姐若干,免费更换公司质量问题皮鞋,相当成功,售后小姐用微笑打发退换鞋者若干,成本:支付售后小姐奖金若干。
</P>
< > 7月,业务员G登岛,发现小岛上人均已经有5双鞋以上,试图再次推销公司新产品,无人问津,花费若干,失败。成本:可以忽略。
</P>
< > 8月,业务员H登岛,向小岛居民宣布,公司因为皮革将要涨价,可能导致产品涨价,但仍遭到失败。成本:可以忽略。
</P>
<P> 9月,业务员I登岛,带专家若干,并附论文和国际皮革价格走势图,介绍由于皮革涨价将导致皮鞋涨价这一必然结论,同时向小岛居民宣传买鞋可以保值增值理论。大获成功,小岛鞋业销售火暴。成本:专家报酬若干,并赠皮鞋。给提出该建议者奖金若干,房子一幢。
</P>
<P> 10月,业务员J登岛,发现小岛上人均有鞋已经到达8双以上,带打手暴徒若干,见人就打,然后将居民皮鞋尽破坏,附《关于强制拆鞋公告》若干。成本:支付被打者医药费若干和给小岛岛长出具公告好处费若干。暴徒因为被抓,费用可以节省。
</P>
<P> 11月,业务员K登岛,带“鞋托”若干,大肆散布关于鞋价将连续800年上涨理论,同时疯狂买进鞋,引发小岛鞋业抢购风潮,创公司当年最佳销售业绩。成本:鞋托工资若干、业务员奖励别墅一套,集装箱往小岛送鞋运费若干及给小岛每户居民免费送存储50双鞋用鞋架一个。
</P>
<P> 12月,业务员L登岛,小岛上居民已经开始用鞋来盖房子啦,大街小巷,鞋子数量百倍于居民,鞋价已近崩溃。带银行若干,给居民提供500年按揭贷款,用于支付继续购买公司产品的费用。销量再创公司记录。成本:支付某专家一篇《关于当前没有加息必要和鞋价远没有泡沫之我见》文章稿费及活动经费。注:银行免费提供服务,还支付了公司广告若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6 15:38: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