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7|回复: 1

沈城书店竞争白热化 “民营”打不过“国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5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消费者尚未察觉之时,曾经火热一时的翰文书城中街店已悄然关门转店,而此前曾经在沈拥有6家分店的东宇书店也缩成一家……伴随着民营书店的“萎缩”,北方图书城和市新华书店迅速扩张,目前的沈阳图书零售市场两大国有书店已经占有8成以上江山。但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不断有“新兵”的闯入让图书市场不时掀起打折暗战,陷入困局中的综合性民营书店正面临着更大规模的洗牌浪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消费者可以暂时从打折战中渔翁得利,但如果将来图书市场“江山一统”后,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的优惠有谁会愿意继续延续呢?<p><strong>  【搬迁关门】</strong></p><p><strong>  “疯狂打折促销之后,翰文书城退出东中街”</strong></p><p>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中街的翰文书城中街店门前看见,通往地下一层的大门已经关闭,上面贴着一个通知,表示翰文书城中街店已经迁址回北市,会员可到北市店继续享受相关服务。在旁边围观的消费者刘明先生说,这个通知刚刚贴出来没多久,作为会员的他上个月还在该店消费,可这周来就发现书城已经关门了,非常惊讶。</p><p>  翰文书城中街店在此前曾经举办了很长时间的低价促销活动,有四折、三折甚至两折,准备的低价书量也不少,一些还是前不久的畅销书。年初还二三十元的书价最后花几元钱就能买到手,也吸引一些常客来淘宝。“没想到疯狂打折促销之后,翰文书城就退出了东中街”,有些消费者认为,此次低价促销也是翰文书城中街店要搬迁的一个明显前兆。</p><p>  据了解,2003年落户城北的翰文书城是沈阳图书零售市场后进入者,2005年8月书店登陆东中街,建立了1.2万平方米的集批销和零售于一体的翰文书城中街店,经营品种达18万种,名噪一时。可是,仅过了1年多时间,翰文书城中街店却以搬迁的方式退出了。</p><p>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消费者对于沈阳零售图书市场的反应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价格较高的休闲娱乐书籍没有兴趣,只认新华书店等老牌国有书店;而另外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却反映沈阳书店分布不均,对于翰文书城中街店的关门,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很遗憾,认为中街作为繁华商业中心,可购书地点缺乏,翰文书城的位置其实很能满足人们需求。</p><p><strong>  【发展起伏】</strong></p><p><strong>  “从与国有分庭抗礼,到‘国有两强’平分秋色”</strong></p><p>  曾任翰文书城营业部经理的关宝忠一手筹建了中街店,“当时想的,是要建起一家大型批零一体的、有文化品位的综合书店。”但他没想到仅仅1年之间,翰文书城就因为场地问题,无奈之下退出东中街。</p><p>  其实不仅仅是场地问题,沈阳的图书零售市场竞争,在今年也进入白热化状态。</p><p>  沈阳图书零售市场大战大概是从1995年,位于青年大街的北方图书城正式开业开始,打破了此前沈阳图书市场上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随后,一些民营书店也加入激烈竞争中,代表书店有东宇书店、翰文书城、席殊书屋等,再加上坐落在沈阳三好街的中国沈阳书刊批发市场、众多个体书店的参战,沈阳图书零售市场潜流四伏。</p><p>  近年来,北方图书城和沈阳市新华书店都在积极扩张,走连锁发展的道路,把分店开到市内繁华地区和周边城市,并用“大而全”来挤压民营书店的生存空间。北方图书城改建内部,扩大面积,市新华书店则在放弃太原街新华书店后,在不远处又盖起了更大规模的新华购书中心。</p><p>  随着北方图书城和新华书店不断发展,如今,这两家书店在沈城图书市场分别占了4成左右的份额,沈阳图书零售市场格局从当初民营与国有的“分庭抗礼”,到现在“国有两强”在平分秋色,一些民营书店发展步伐开始减缓。东宇书店在1998年开业,最多时在沈阳同时出现6家店面。但在新华书店改革销售方式,书刊批发市场日益壮大之后,东宇书店开始萎缩。现在,东宇已经关闭了其他连锁店,只留下大厦店总部一个店面,面积也已经缩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p><p>  而去年年底进入沈阳市场的博库书城,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给“两强”造成过大威胁。另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博库也不是纯粹的民营书店,而是浙江新华书店拥有控制权。在沈阳,国有书店占据了零售市场的主要位置。 </p><p>  <strong>【难逃困境】</strong></p><p><strong>  “教材和教辅书,不做宣传都有人上门来买”</strong></p><p>  最早进入沈阳的席殊书屋1号店,仅在开业不到两年间就关闭,之后不断有新店出现和旧店关闭的情况。席殊本人很重视沈阳的市场,曾数次到沈阳进行推介会,但却无法给予进货上的优惠,让沈阳的各家连锁店不得不自己寻找进货渠道。这种模式的连锁书店,更难以适应沈阳的情况,到现在为止,沈阳已经有至少4家席殊连锁店关闭。</p><p>  位于大东区二零一附近有两家相隔不远的小书店,一家专门销售专业书和教辅书,虽然规模不大,但据店主黄女士介绍,效益还可以,赶上开学、考试前后,客流就会增加,前不久公务员考试前,她专门销售的公务员辅导书一周销量就赶上平常一个月的。而旁边不远销售各种畅销书的综合书屋却销量不好,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已经连续3个月不赚钱了,他们打了八折,也很少有人来买,现在畅销书盗版的挺多,价格又便宜,人们都愿意去购买这种低价娱乐性质的图书。</p><p>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了沈阳综合书店面临的无奈,在三好街书刊批发市场经营的店主张志先生介绍,以前他也从事过综合书类的经营,但是销量并不好,这跟沈阳市民的消费需求有关,对于教材和教辅书,即使你不做宣传,都有人上门来买,销量非常大,而且对于教材教辅书的质量消费者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其他书类相比之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畅销书、少儿读物等还越做越精美,成本高利润还少,却很少有人来买。沈阳市民对于书籍在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并不大,而更关注有指导教育意义的专业书籍。他认为,这也是造成一些综合书店难以维持市场占有率的原因之一。</p><p>  北方图书城占据着沈阳图书市场最大的份额,但其企划部的白宁部长认为,由于教材大部分由市新华书店发行,所以市新华书店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加上新华书店50多年的品牌,对读者仍很有吸引力。不过,白宁认为全教材发行很快就要放开,各书店的竞争还会更加激烈。翰文书城的行政助理吴先生说,翰文其实对教材发行抱有很大的期望,民营书店拿到发行权,才会有竞争力。2004年,翰文拿到了全国发行权和全国连锁资格,现在等待的,就是做教材发行。但翰文有着很强的投资背景和销售网络,这却不是一般民营书店所能做到的。</p><p><strong>  【竞争白热】</strong></p><p><strong>  “不是我们经营不行,是市场太难为”</strong></p><p>  在北京,邻近北大、清华和人民大学的海淀地区,从9月起,开始了一场被称为“割喉战”的书店价格战,参战双方都是民营书店,分别打出7.5折和7折的优惠手段。在沈阳,这种情况仅限于每年冬夏两季的书市,但在零售方面,折扣竞争还仅仅开了个头。</p><p>  目前 ,沈阳的大型综合书店有北方图书城、新华购书中心、翰文书城、博库书城、东宇书店,面积分别为1.8万、8000、5000、7000、1300平方米,均集中于和平区,加上同样位于和平区的书刊批发市场,导致了竞争白热化。</p><p>  在新华购书中心开业之初,从7.5折开始逐日提高,一个月后恢复至不打折。但仅过半年,就开始降低了办理会员卡的条件,持卡可以打9折。而处于同一商圈的博库书城,刚开业时办卡的条件很严格,并且普通会员卡仅打9.5折。但在新华购书中心开始扩大会员之后,博库也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且可用图书馆借阅证、其他大书店会员卡等直接办理会员卡,普通会员卡打8.8折。北方图书城总店虽然不打折,但经常有一些畅销书以7至8折的会员价优惠,并且在网上购书也可以打折。</p><p>  2005年,沈阳出现了新华购书中心、博库书城开业,图书销售额也从4亿元上升至4.5亿元,仅市新华书店和北方图书城两个系统,就占了4亿元左右。对于民营书店来说,这是一个初冬。今年7月,关宝忠离开了翰文书城,到外地经营图书零售。他认为,在沈阳的图书行业已经干了10年,仍看不到有多大前途。“这不是民营书店经营不行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他说,如果说个别民营书店经营不好而倒闭还情有可原,但不可能所有的综合性民营书店都是经营不行。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沈阳的民营书店面临生存困局。记者 朱丹丹 韩雷</p>
发表于 2006-10-15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库书城现在也很一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8 15:15 , Processed in 0.3543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