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4|回复: 1

大连也爆出一家丝绸店“不准中国人入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连游客吴先生5月30日随团“北京一日游”时,却被当地“东吴丝绸馆”以他“是中国人”为由禁止入内。该事件经本报报道后,在全国读者尤其是大连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6月7日,北京“东吴丝绸馆”以“纯属保安个人行为”,向吴先生进行了两次道歉。6月8日,该保安被开除。</P>
<>昨天,本报接到一名大连读者反映,大连市中山区中南路路边的一家“东吴丝绸”店也存在拒绝中国人入内的现象!</P>
<><b>读者遭遇</b></P>
<><b>“这不是你们来的地方”</b></P>
<>6月7日上午,家住大连市中山区阳光花园的邵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附近一间同样名为“东吴丝绸”的商店也存在拒绝国人进入的现象。该馆开业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来,经常路过该处的他曾几次想进去看看热闹,但每次都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大门外的工作人员拦下:“这不是你们来的地方。”</P>
<>邵先生很纳闷,同时也非常生气,“哪有不让消费者入内的商店?!”邵称,从该丝绸馆的店面看,装修比较豪华,但除了每天看见服务员搬个凳子守在门前外,店内几乎没有客人,只是偶尔有一两个外国人进去。</P>
<><b>身份:第一路记者以国内游客身份出现</b></P>
<><b>接待:记者表示想买点丝绸时,女员工立即拒绝记者再往前跨进一步,并连说了仨“不行”。</b></P>
<><b>连听3个“不行”被拒门外</b></P>
<>昨日10时许,记者一行来到中山区中南路上残联附近,找到了这家位于加油站旁边的“东吴丝绸”店,坐在店门口的一名身着红色中式工作服的女员工见有人到来,立即放下手中的杂志起身询问:“你有事儿吗?”</P>
<P>“这儿不是丝绸店吗?我们过来看看。”当记者表示自己是从外地来连旅游想买点丝绸时,女员工立即拒绝记者再往前跨进一步:“对不起,我们店里的东西从来不零售,就是游客也不接待。” </P>
<P>一边说着,女员工一边叫来一名身着黑色套装的女工作人员,“不行不行不行!不零售不零售!”她告诉记者,该丝绸店只是总公司设在大连的一个展厅,主要是接待已经与总部公司签订了购货订单的客户,供他们参观样品。“我们这个店不对外营业,也不生产销售。”黑衣女员工表示,想要进入丝绸店,必须持有总公司方面的订单,否则,“什么人想进入都不行。”</P>
<P><b>店外无“不接待零售者”字样</b></P>
<P>记者称自己非常喜欢丝绸制品,进店参观后可能会多购买一些产品,拿回家乡送给快要结婚的朋友,竟然得到如下答复:“你要买结婚用品,可以上大商场去买,我们这里的东西结婚肯定用不上!”</P>
<P>记者站在门口瞅了一眼展厅内部陈设,除了进门右侧的展柜上摆放着十来套塑料膜包装好的写着“蚕丝被”的东西外,右边的玻璃展厅全是摆放的各式茶叶。这时,两名女服务员再次重申:该丝绸店只是杭州总公司的一个下设展厅,没有订单无法入店。说完便齐齐站在了进店通道的正中央。</P>
<P>记者最后还是未能如愿进入“东吴丝绸”。据记者观察,该店门外没有任何关于“不接待零售和非客户”之类的标志。</P>
<P>昨日13时20分,本报另一女记者与一名精通韩语的朋友一起,再次来到“东吴丝绸”。</P>
<P>“我们不零售。”与一路记者一样,站在门口的服务员试图再次“谢客消费”。记者注意到,午后酷日下,两服务员用手遮阳“坚持”站在门前守候。</P>
<P>记者将朋友介绍给该服务员:“这是初到大连的一名韩国商人,对中国丝绸很感兴趣,能不能行个方便。”上午严词拒绝“无订单客人”入内的黑套装女工作人员口气立刻变软,“真的是韩国客人?”她认真地向记者确认,当得到明确答复后,她示意周围的两名服务员放行。</P>
<P>在该女子、三名红色中式上衣服务员、一名蓝上衣服务员的陪同下,记者和朋友走进该店漆黑一片的丝绸展区。突然眼前大亮——服务员开灯了。</P>
<P>“营业时间为啥不开灯?”记者不解。自称姓张、担任经理工作的黑套装女子说,该店只接待固定客户,因此客户来了才开灯。</P>
<P><b>客人竟遭遇“语言考试”</b></P>
<P>“韩国朋友”在店内挑选时,张经理和三名服务员一直紧紧跟随,劝其试穿。突然,张经理发问:“你知道韩语‘试穿一下’怎么说吗?”</P>
<P>“韩国商人”照单回答,张经理又问了“您好”、“多少钱”等单词的韩语说法,并跟着重复了几遍。几名服务员也轮番“考”了这名“韩国商人”几句日常用语,在介绍一件白色丝绸功夫装时,她们还追问“韩国商人”如何称呼“成龙”,以及成龙在韩国是否受欢迎。</P>
<P>“考试”结束后,张经理没有对韩国商人是否购物表现出太多的关注,反而对记者的身份非常感兴趣。</P>
<P>记者自我介绍是一个韩国民间团体的大连接待人员,张经理认真地问了记者的姓名和电话,并询问:“你们那里都是韩国商人吗?”得到确认的答复后,她表示,改日一定登门拜访。</P>
<P>记者刚进门时曾问张经理商品是否可以打折,张经理说:“明码实价,员工没有这个权限。”熟络之后,记者低声询问“如果带团来,是否可以给‘扣点’?”张神秘地说:“等我去拜访时,我们细细谈。”</P>
<P><b>奇怪</b></P>
<P><b>经理不懂咋选丝绸</b></P>
<P>一路记者所见原来只是该店的“冰山一角”。绕过摆满茶壶、茶具的长柜台,里面是二三百平方米的丝绸制品展区。右侧靠墙是蚕丝被专柜、丝绸床品专柜、布料专柜。右侧正中有一个蚕丝加工展示台,桌子上摆放一堆未剥丝的蚕茧。中间的散架摆满了各式丝绸制包、扇以及其他各式装饰品。</P>
<P>站在展示台前,张经理向“韩国朋友”介绍了蚕丝的各种好处,并指着墙上的宣传画说:“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大生产车间。”但记者追问该公司是何名称时,张经理避重就轻地说:“就是一个车间,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公司。”</P>
<P>蚕丝被专柜上,一床被标价580元。包装上厂址竟是“杭州丝绸之乡”。服务员说,这就是企业名称。</P>
<P>整个店里占绝大部分销售面积的,是男女各式丝绸制睡衣、外套、内衣等服装制品。记者观察,店内所有商品所挂价签,均无商品名、产地、成分等相关内容,只有一个红色的价格数字。</P>
<P>墙上悬挂的丝绸服装单件价格在580~780元左右,场中央的货架商品小件服装也在二三百元左右。记者大略数了一下,全场服装的品牌至少有6种。记者在大部分服装上没有找到内标签,个别内标签也只有“100%桑蚕丝”几个字。</P>
<P>记者指着一件女式丝绸衫问张经理如何鉴别丝绸好坏。张经理说:“我也不会挑,全是我们老板负责从南方上货。”之后,她指着这件衣服上龙的眼睛介绍:“这衣服是纯手工画的,看,两只龙眼睛的大小都不一样。” </P>
<P>半岛晨报<a href="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2384042418176/20060609/815014_1.shtml" target="_blank"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2384042418176/20060609/815014_1.shtml</A></P>
发表于 2006-7-15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专门骗老外的皮包公司啊,哈</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8 03:53 , Processed in 0.0753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