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73|回复: 61

沈阳站的坦克碑应不应该搬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沈阳日报的一篇文章。</P>
“坦克”该不该“开出”沈阳站</P>
  历时八年的沈阳站整体改造工程已近尾声,站前广场的改造进入正式施工阶段。由此,引出了一个引人注目而又众说纷纭的话题:矗立于沈阳站前60年之久的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该不该搬迁?此事,已被相关部门列入了议事日程———题记 </P>
<>  最新动态:再论迁碑的必要性
<>  依照“保持历史风貌、崇尚自然”的改造理念,始于1997年的沈阳站整体改造工程,目前已投资1.5亿元。改造后的沈阳站,将构成具有近现代欧式建筑特征的沈阳标志性建筑群,保持其原设计师辰野(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的设计风格。
<>  站前广场改造工程,计划修建一个具有同样特征的欧式风格广场。所以,有观点认为:1945年兴建的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坦克碑”,与沈阳站欧式风格的总体改造理念相悖,将影响整体改造的效果。
<>  来龙去脉:地铁规划引出迁碑说
<>  沈阳站改造完成后,将建成公交长客场站、出站通道、地铁的“上中下”立体交通网络。而这个立体式网络,就是引发“坦克碑”搬迁议题的初衷。
<>  在沈阳地铁的规划中,作为一个重要出口,沈阳站地铁的修建线路,正好通过“坦克碑”。由此,第一次将搬迁“坦克碑”提上日程。
<>  当时计划将“坦克碑”搬迁至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但由于“坦克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其搬迁,必须上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
<>  5月17日,记者在省文物处看到了国家文物局去年8月30日《关于沈阳站苏军烈士纪念碑迁移事宜的批复》。其中提到:由于文物的迁移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其价值的损失,且该纪念碑与城市建设并无不可克服的冲突,从保持苏军纪念碑及其历史环境真实性的角度考虑,我局认为:不宜迁建,建议对该纪念碑实施原地保护。
<>  历史价值:沈阳人心中的纪念碑
<P>  “坦克碑”,是为纪念在1945年8月24日,苏联红军配合我人民武装力量,击败侵华日军,解放沈阳的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坦克部队烈士而建。
<P>  碑身为方柱形,用花岗岩条石砌筑,通高24.27米。上嵌镰刀斧头立体五角星,中嵌前苏联国徽,下嵌“光荣属于伟大的苏军”俄语碑文,皆铜铸。碑身嵌青铜苏联坦克部队战斗事迹两块及铜铸烈士姓名等。碑顶安放一辆青铜铸造的坦克模型,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坦克碑”。
<P>  对于许多沈阳人来说,每每要在沈阳站集合,经常提到的就是:“坦克碑”下见。在沈阳人心中,苏军烈士纪念碑不仅是历史,而且是标志。
<P>  观点碰撞:相关部门各抒己见
<P>  对于“坦克碑”的搬迁,相关部门主要持两种不同的观点:市民政、外事,以及城建、铁路部门认为,通过现代化的搬迁手段,可以很好地保护纪念碑,而且搬迁至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也是沈阳城市资源的一种整合,为前去祭奠的人,提供一个更为肃穆的环境。
<P>  而文物部门认为,保留在原地,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原有价值。并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艾菲尔铁塔与周围现代化城市的很好交融。
<P>  借鉴外地:其他三碑今何在
<P>  虽然1945年前后,苏联红军曾在东北建造了为数不少的纪念碑,但是分别位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座城市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由于碑顶分别铸有坦克、飞机、舰艇和士兵铜像,而经常被共同提及。
<P>  目前,长春人民广场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哈尔滨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均无迁移意向。而大连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则在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于1999年4月,迁至旅顺苏联红军烈士墓。
<P>  文物部门:迁碑须获批准
<P>  市文化局文物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文物应该注意其完整性、真实性。搬迁异地会造成原有信息的丧失,比如,历史文物的选址就可以透露出许多历史信息。而搬迁过程中,无论多小心,技术多过关,都会损失一定的文化内涵,造成一些细节信息的流失。
<P>  “坦克碑”在文物保护中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原地保留。但是,在《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并非绝对地不能移动。有关不可移动文物的搬迁问题,《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中规定: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
<P>  该负责人指出:城市文物的保护,国际上通常采取双利的原则:既要大力保护文物,也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旦出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就要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履行相关申报手续。(封葑)
<P>  民政部门:文物保护第一
<P>  1957年,“坦克碑”的管理权转给了市民政局。市民政局优抚处的负责人说,因为这座纪念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到底应不应该搬迁,最终要从是否有利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
<P>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负责这座纪念碑的日常维护。陵园王主任回忆说,从1991年自己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以来,纪念碑就没有进行过全面维修。3月份,一份需要70多万元费用的大型维修申请报告,已经上报给市有关部门,现在正等待审批。
<P>  “纪念碑上的坦克、浮雕不少已经出现松动,条石有的也出现了裂缝,必须抓紧加固了!”与是否搬迁问题相比,王主任更关心纪念碑的“健康”。
<P>  据了解,纪念碑基座下有一个宽0.8米、长2.5米、深2米的墓穴,安葬了10位苏军烈士的骨灰。搬迁会不会对墓穴有影响?市民政局有关人员认为,迁移对文物的原形、原貌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破坏。(于健)
<P>  城建部门:迁碑利于发展
<P>  就“坦克碑”的去与留,记者采访了市建委有关部门。
<P>  记者了解到,沈阳站经过改造,“新貌换旧颜”,周边的那些与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已经拆除,车站更接近历史的原貌。而“坦克碑”,并不是与车站相配套的建筑物。针对广场上的“坦克碑”去留问题,市建委设计了“坦克”原地不动和将“坦克”开出广场两套不同的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说起将“坦克开出”广场方案的理由时,市建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是这样说的,“坦克碑”与车站既不配套又不协调。“坦克”开出广场后,广场的视觉效果将变得更开阔,广场环境将会更好。而如果将“坦克碑”迁移至沈阳市的“苏军烈士陵园”,会更合适,与那里的环境既配套又协调。从长远的角度看,今后,沈阳的地铁将有出口在广场。“坦克碑”若在原址,对这项工程有一定影响。如果迁移“坦克碑”,将大大便利未来的地铁工程。(龚义龙)
<P>  铁路部门:迁碑利于改造
<P>  百年老站沈阳站整体改造后,将重新成为沈阳代表性的建筑群。
<P>  可是铁路职工仍有一个遗憾:从东向西看,“坦克碑”正好将“沈阳站”三个大字中的“阳”字挡了个严严实实。沈阳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1997年前后,区人大代表曾就搬迁“坦克碑”问题,提交过提案。
<P>  现在,随着沈阳站的改造与发展,有了更多搬迁纪念碑的理由。首先,沈阳站客流连年增加,站前广场需要释放更大的有效空间。我们原本的设计,是在广场周围为候车的旅客提供更多的座椅、欧式凉亭等休闲场所;其次,沈阳站整体改造完成后,将是一个欧式建筑群,而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却是“坦克碑”,就显得不那么协调了。所以,对于“坦克碑”的搬迁,铁路职工举双手赞同。认为有纪念意义的纪念碑就应该放在更加适合纪念的地方。沈阳应该对“坦克碑”、苏联红军烈士陵园等文物资源加以整合。(封葑)
<P>  沈阳市民:无不关注“坦克”
<P>  记者了解到,从在校学生到耄耋老者,市民们无不关注“坦克”的去与留。
<P>  保持原汁原味
<P>  博士研究生刘磊说,沈阳与“二战”密切相关,纪念碑意义非凡。它堪称沈阳站甚至城市的标志,不仅留在过路者的匆匆一瞥中,也是很多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必选景点,应该保持原汁原味的风貌。
<P>  重在整体谐调
<P>  大学教师冯露认为,如果在沈阳站改造规划中,纪念碑会与整体环境不协调,妥善移走未尝不好。应该为它选择合适的“新居”。
<P>  城市需要规划
<P>  企业员工赵兴和说,城市需要规划,要越变越漂亮。纪念碑和人一样,也要配合城市建设。(徐柳) </P>
<P>http://www.syd.com.cn/fbnews/qita/20050518/20050518094644.htm</P>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帮忙上传一下图片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军纪念碑是沈阳的1张名片

沈阳日报报道(记者 傅淞岩)   承载60年的城市记忆
   
    “如果对这座纪念碑进行动迁,像搬倒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样,会使整个沈阳站建筑群的意义贬值。”5月17日,沈阳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说。
   
    据了解,沈阳站前广场上的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占地仅为146.8平方米,它与沈阳站与沈阳站前的两座日本建筑一起组成的建筑群,被认定为省级文物。而沈阳只有该建筑群与中山广场建筑群被纳入到省级保护文物。
   
    “显然,这个建筑群较为详细地记录了20世纪前半叶沈阳的历史。”沈阳站为日本占领时期修建,旧称南满南站,是日本控制下南满附属地的中心。1945年,苏联红军通过流血牺牲,攻占了此车站,并在过去日本占领区的中心兴建了纪念碑,以彰显一个时代的过去。沈阳站建筑群,很详细地刻画了那段历史,“如果迁走纪念碑,就破坏了历史生态。”
   
    如果纪念碑被异地重建,其文物的价值也大大降低。“由于割开了历史环境,其文物的历史价值将被毁去大半。”
   
    纪念碑里,秘藏“历史基因”
   
    “有一种错觉,谈东北解放,只是说中国人的努力,而有时把当时的苏联排除在外。”5月17日,辽宁大学著名教授乌丙安说,1945年,苏联红军为解放沈阳做出了艰苦的努力,才帮助中国人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回沈阳。“沈阳抗日的文物太少,这座纪念碑是个很好的文物,不能再动了!”
   
    据了解,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8月24日,苏军的一支坦克部队与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固守在车站里的日军凭借地形优势,频频发射炮弹,苏军多辆坦克被命中起火,人员伤亡较大。战斗胜利结束后,苏军为纪念在此牺牲的官兵,经苏联最高统帅部与中国方面商定,在火车站广场上树立一座纪念碑。记者在民政部门了解到,该纪念碑基座下面有一个宽0.8米、长2.5米、深2米的墓穴,安葬了阿乌强斯基少校等10位苏军烈士的骨灰。
   
    这里是这些苏军烈士长眠的地方,如果搬迁走,就破坏了该纪念碑的“历史基因”。乌丙安回忆道,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常去西塔地区祭奠苏军烈士陵园,“如今该墓园搬走了,沈阳市民对那段历史也就越来越陌生了。再迁走该碑,人们的记忆会更淡漠。”
   
    沈阳记忆,属于全世界
   
    “这座纪念碑,已经化作许多人对于沈阳的记忆!”5月17日,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张志强副所长说。
   
    张志强说,60年前,随着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步伐的加快,前苏联在中国、东欧等国家的重要战场,都建设了类似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在任何国家内都没遭到过搬迁或破坏,因为它记载了影响整个世界的一场战争。”“尤其是沈阳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一些真正的历史。”沈阳站一直是沈阳的一个中心,在它上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会生成着这个城市的记忆。该纪念碑顶部坦克的炮口朝东,它象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钟长鸣。
发表于 2005-5-18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别拆呀,那地方多值得怀念啊。
发表于 2005-5-18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沈阳不少论坛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啊</P><>旧事重提,我也来发两篇从前的帖子。借贵“宝地”一用。</P>
发表于 2005-5-18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为了不该忘却的记忆:
            沈阳将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悄悄拆掉苏军解放沈阳纪念碑的反思</P><> 岁月悠悠,一代人已经成为历史。
<I></I> <I></I> <I></I> 59年前(1945年的8月),当苏联红军的坦克推倒了占领沈阳城14年之久日本关东军坚固的防线,当多年亡国的耻辱随着日本太阳旗的降下而终于洗雪,是夜,号称“东方鲁尔”沈阳市全城鞭炮齐鸣,男女老少喜极而泣,迎接“沈阳解放”。这段历史尽管后来随着沈阳发生的一系列其他事件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有一座建筑却标志性地永远留在了沈阳,那就是位于沈阳站前的“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只要你来到沈阳,从沈阳站下车,第一眼就能看见这座通高24.27米,花岗岩条石砌筑的纪念碑,碑顶安放一辆青铜铸造的坦克模型。沈阳人更习惯于亲切地叫它“坦克碑”,对沈阳人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它。坦克碑事实上早已成为沈阳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I></I> <I></I> <I></I> <I></I> 然而在时光过了将近60年后,这座当年“解放沈阳”时留下的纪念碑却要永远地消失在沈阳人的视线和记忆中。从一些媒体透露出的消息看,沈阳市政府打算在2005年(也就是抗日胜利60周年之际)悄悄迁移这座沈阳近现代可以说最能代表沈阳的标志性的建筑。理由是沈阳站前改造。一座纪念碑,除了给人们怀念历史提醒沈阳人不要忘记当年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所占空间并不大,而且从建筑学和美学角度看,都早已完美地融入沈阳站的一部分,甚至说纪念碑是沈阳站的灵魂所在,没有了纪念碑,沈阳站也就“死了”,只剩下一具冰冷的躯体。可是又为什么一定要迁移它呢?
从沈阳市最繁华的中华路上,向西了望,一眼就能看见沈阳站标志性的球形穹顶,而坦克碑就在它的前面,昂首向前,炮口指向东方。每当我从中华路步行,抬头看它,血管中就不觉一阵沸腾,当年战败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就是在这里绝望地踏上被遣返回国的路,他们从此再也没法以侵略者的姿态回到这片关东热土,也就是他们号称第二故乡的“满洲”。而那高昂向东(瞄准日本)的炮口,也将留给他们终身的噩梦和几代人心中难以抚平的创伤。历史早已过去,当年的人有些已经作古,可是我们实在不该忘记这段历史。每年都有白发苍苍的前苏联红军老战士不远万里来到沈阳,祭扫他们的战友,而我们呢,似乎早已将“九一八”的耻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东北人当了十四年亡国奴”,可是今天,我们除了鸣两声警报外,又做了什么呢?有一天当我们的后代问起这段历史,我们怎样来告诉他们?
<I></I> <I></I> <I></I> 据说,除了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遭受法西斯蹂躏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全民纪念活动(如国家领导人讲话,全国默哀,鸣警报等),成为传统,深入人心。而我们连一个全国的国耻纪念日都没有,就是这样,我们还在不断拆毁一些本来可以用来教育我们后代的纪念物:南京在拆除“慰安妇旧址”,广州则为“慰安妇旧址”列入历史文物发生争论,辽宁的多处“日军大屠杀万人坑”<I></I> 遗址处于无人过问、无钱维护、无人看护的窘境。还有,自然就是沈阳将要拆除的这座“坦克纪念碑”了。有人会说,苏联已经解体了,坦克碑不过是当年苏联红军纪念胜利的见证,而不是给我们沈阳人建造的。但是,别忘了,在反抗日本法西斯占领东北的战斗中,并不是只有苏联红军,我们中国人牺牲的又有多少啊?那些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战士,历史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纪念碑,但决不能说他们的鲜血就白白流淌了。其实,这座苏军纪念碑绝不仅仅是代表为解放沈阳而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同时也代表了那些无名的默默地奉献出青春、鲜血和生命的中国烈士。多少白山黑水最优秀的儿女在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啊,他们尸骨消失在累累白骨的万人坑、血迹斑斑的酷刑牢房、惨无人道的731试验室和更多你至今也找不到的地方,一座纪念沈阳从日本法西斯手中解放出来的纪念碑,其实也就是他们孤魂寄托的地方。反思一下,除了这座纪念碑,沈阳还有哪里有纪念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地方?从1963年被列入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起,这座坦克碑就一直是辽沈地区官兵爱国主义的重要教育基地,而且,它也是中苏(俄)战斗友谊和人民友好的象征之一,在俄罗斯的中学课本上,一直写着在中国沈阳有那么一块纪念碑的事情,为的是让每个俄罗斯的中学生知道在当年远东的沈阳那里,发生了什么。而我们居然想悄悄地拆了这座纪念碑,为的仅仅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一些理由。几个月前被曝光的北票市的为了修豪华广场,把纪念解放北票时牺牲的革命先烈的陵园给拆迁到郊区,引来全国一片置疑和唾骂,而沈阳仅仅为了“开发和改造站前”这个理由就决定拆迁“坦克碑”,这与北票市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历史不容涂抹,也不该被忘记。当今世界,也还并没有到了可以忘记那段历史的时候,看看日本人在干什么,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钓鱼岛事件等等,而我们呢?珠海买春事件、9月18日婚礼上的鞭炮声、军旗装事件、年轻一代对历史的忘却。这些还不够让人心痛吗?难道我们还要再拆除一个可以用来教育我们后人的纪念碑,而让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在那里窃笑和欢呼吗?
<I></I> <I></I> <I></I> 其实沈阳站的改造,根本没有必要拆除这座纪念碑。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考虑,纪念碑犹如如沈阳站的心脏和灵魂,也就是沈阳站的“站眼”。是沈阳站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高高在上,昂首向东的坦克炮口,象征着沈阳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勇敢向上的斗志!给这座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带来一种城市之魂。同时,沈阳站的这座纪念碑也是沈阳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来沈阳的外地人只要在沈阳站下火车,都要在下面拍照留念,这座具有异国风格的纪念碑,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给百年风华的老沈阳站带来不尽的荣耀和光芒。沈阳人对这座坦克碑更是具有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那座坦克碑就是沈阳市近五十多年历史的见证,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关于那座坦克碑的故事和回忆。不知道坦克碑,没在坦克下面拍过照片的沈阳人几乎没有。一些沈阳人甚至还是在“坦克”下面第一次约会的。每个来到沈阳的外地人下了火车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那座坦克碑,就如同你到了纽约,一眼能看见自由女神像,到上海一眼能看见东方明珠彩电塔一样。坦克碑早已在沈阳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没有了坦克碑,也就等于从沈阳人心中偷走了那段从前岁月的记忆,也就等于夺走了沈阳人精神上最后一点寄托和留恋。我相信,很多沈阳人会含着眼泪向它告别的。
<I></I> <I></I> <I></I> <I></I> 那么,究竟为什么要拆迁这座具有“沈阳之魂”的坦克碑呢?到底这场拆迁是否合法呢?从目前沈阳一些媒体披露出来的信息看,战前的改造整体将保留原有风貌,而沈阳站原有设计者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辰野”,据说,日本人一直对沈阳站念念不忘,并认为把沈阳站留给中国人后算是“糟蹋了”。而且,辰野的另一得意之作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日本东京站,它与沈阳站几乎一摸一样。那么迁走坦克碑是不是跟恢复辰野风格有什么关系呢?还是日本人无法忍受一座让他们有过屈辱的战败纪念碑存在于他们最著名的建筑大师的得意之作前?再有就是沈阳站前的改造可能会为将来开发商业地产作准备,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别说是一座反抗日本法西斯胜利的纪念碑,这些自然要为少数人的利益让道了。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因为沈阳市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并且似乎也不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关于沈阳站改造的大幅报道和说明中,只是以寥寥几个字一笔代过:“沈阳站前的一些历史建筑也将在此次改造工程中实行迁移”。而事实上坦克碑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拆迁一定还要得到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的批准才行。
<I></I> <I></I> <I></I> 一声长长叹息。<I></I>
<I></I> <I></I> <I></I> <I></I> 沈阳的坦克碑命运到底会如何?几百万的沈阳人也在等带着最后的结果。在解放战争中的炮火里它没有倒下,在中苏交恶的年代它没有被破坏,在文化大革命的喧嚣中它侥幸逃脱,难道,这样一座可以说是“沈阳之魂”的纪念碑,要在如今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掉吗?而留下来,让它成为我们纪念那些为了反抗日本法西斯而牺牲的中苏两国烈士的基地有什么不好,给我们的下一代人留一个纪念这段历史的文物有什么不对?难道,日本可以参拜靖国神社,而我们连一个纪念日本战败的纪念碑都不能留下吗?留一个让日本军国主义者心中永远的痛的地方,有什么不妥?为的只是让沈阳人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I></I> <I></I> <I></I> 往事匆匆,过眼云烟,多少人早已作古,多少事令人难忘。浑河南岸,碧草连天,沈阳站前,风华绝代,愿苍天保佑沈阳,愿坦克碑永远留在那里。

</P>
发表于 2005-5-18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水也来了,欢迎欢迎。
发表于 2005-5-18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拍摄的沈阳站纪念碑

<>1948年拍摄的沈阳站纪念碑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5/200551812563396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1988年拍摄的沈阳站纪念碑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5/200551812572475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
纪念碑目睹沈阳60年风雨沧桑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5/200551812582893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8 12:58: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18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张纯如之死到沈阳将拆掉苏军解放沈阳纪念碑

这几天,关于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自杀的消息在网上不断披露。张纯如写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一书1997年在北美地区出版,这是第一本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有关日军在二战期暴行的图书,读者称赞此书是年度最佳书籍之一。然而就是这个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华裔女作家,最后,竟然为了自己的这部作品,凄然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世界。
<I></I> <I></I> 我由此想到了最近在我们大陆沈阳一件正在被当地人热烈争论的一件事,那就是要不要拆掉沈阳站前的那块当年苏军解放沈阳的纪念碑。主张拆掉的人认为,沈阳站的改造需要一个更美观的环境,一个陈旧不堪的坦克立在那里,太影响沈阳的形象,而且炮口指向市政府,总不那么舒服,还有人觉得站前应该开发成商业广场。总之,拆了它,什么都解决了。
<I></I> <I></I> 我不想从沈阳人的感情还是作为一个建筑物,它对沈阳站到底在美学和建筑学角度上发表意见,但每当我想起张纯如那张淡淡的带着几分严肃的面孔,心里就有几分难过,一个生在美国的华裔后代,甚至对汉语都不是那么熟悉,而英语才是她“母语”的女人,她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一定要把那段历史完整真实地写下来,最终为此还“付出”自己的生命呢?网上一直盛传张纯如之死是受到日本右翼的压力,还有人说她自己最终被自己看到的那些真相所刺痛,无法忍受那些一幕幕惨绝人寰的画面。无论如何,张纯如已经离开了我们,而我们麻木的灵魂深处,又有什么触动了吗?现在有多少年轻人知道那段历史?我们正在忘却历史,正在背叛当初我们父辈为之牺牲,为之流血的理想,而沉溺于金钱的游戏和自我虚无的逃避。我们不敢正视历史,我们内心深处甚至不想回忆起那段历史。我们不敢去读它,害怕那段历史会让我们寝食难安,心里不舒服。我们甚至希望忘记它,把一切眼前能令我们想起那段历史的东西拆掉,双手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忘记一切,而那个“不识时务”的“美国的张纯如”偏偏要把这些我们不想听,不想回忆的东西执着地出版,并向全世界的华人介绍,也难怪最后她“赔上”自己的性命,日本右翼试其为眼中钉,而国人麻木的反应,其实恰恰就是杀死张纯如的真正凶手!那个率真的天真的张纯如其实不是被日本右翼谋杀的,也不是自己无法忍受那些惨不忍睹的历史而自杀的,她是被麻木的国人的冷漠和无情逼死的!!
<I></I> <I></I> 南京打算拆掉“慰安妇旧址”,嘴里说是为了城市改造和开发,其实骨子里是因为不愿承认那段屈辱的历史,打算“眼不见心不烦”,以后,自然就会没人提起那段历史,南京也就再没有“耻辱了”这与日本在修改教科书欺骗他们的下一代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今天,沈阳打算拆了“坦克碑”,因为那是沈阳沦陷14年,而又是被“苏军解放”的耻辱,拆了它,就不会有人记得当年沈阳是怎么被日本“统治”的屈辱了,拆了它,也就没人会问那么多问什么。这和我们“逼死张纯如”的冷漠有什么不同?一种阿Q精神还是人性的残忍和虚伪?
<I></I> <I></I> 当我们痛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想过没有,我们自己又在做什么?我们自己拆掉那些本来可以给我们后代进行最好教育的历史东西,却又埋怨他们忘记历史。我们自己逃避心灵中的耻辱和惨痛,却又想自欺欺人地用拆除来掩饰。
<I></I> <I></I> <I></I>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I></I> <I></I> 其实我们今天的思想和行为,一定会影响我们民族的下一代的思想和精神。有一天,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一代人逃避和麻木?也许,他们根本不会记得我们,因为他们将是根本就没有历史、也不知道历史的一代!!!
<I></I> <I></I> 安息吧,张纯如,你的鲜血虽然不能唤起麻木的国人的神经,至少你也算作为一个优秀的华裔后人,对得起炎黄子孙,对得起泱泱五千年的大中国了。
<I></I> <I></I> <I></I> 至少,我们知道了,在大洋彼岸,还仍然存在着那么执着的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发表于 2005-5-18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白郁金香</I>在2005-5-18 12:51:15的发言:</B>
开水也来了,欢迎欢迎。

<>不好意思,我们认识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5-7 17:24 , Processed in 0.1072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