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8|回复: 5

[转帖]传电视台停播《蜗居》是因房地产商的公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本报记者 王思璟 上海报道</p><p>“江苏移动欢迎您!”</p><p>海平看着手机里刚收到的这则短信,一缕苦笑泛上疲惫的脸庞。此时,她刚刚和妹妹海藻一起,坐了3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一个地处远郊的新楼盘看房——是市中心的房价狂涛将她们抛到了如此之远的地方。</p><p>电视剧《蜗居》中这一“灰色幽默”,激起荧屏前更多的苦笑。“太真实了!”网络上叫好声一片。</p><p>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可以达到多近?这是这部电视剧10月底热播以来引发的饶有兴趣的舆论话题。</p><p>人们在津津乐道地猜测,以“江城”为故事发生地的《蜗居》的某些情节,是否在影射2006年黄浦江畔发生的那宗震惊海内外的要案?剧中一些重要人物,是否是以某些真实的公众人物为原型?</p><p>而毫无争议的是,中国高房价下每天上演的各种疯狂和苍凉,是《蜗居》最真实的蓝本。</p><p>《蜗居》似乎正在尝试着挑战这种文学与现实之间的近距离极限,以致为自己招来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p><p>“地产商的能量比你想象的要大”</p><p>“我们停播《蜗居》,是因为房地产商的公关。”</p><p>北京电视台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近日向本报记者透露。</p><p>11月15日,电视剧《蜗居》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结束播出。18日,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每晚22点重播该剧,在播出5天10集后,突然被“拦腰截断”,换上另一部电视剧。</p><p>此事迅速引发热议和猜测。</p><p>作为该剧投资方之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华谊兄弟[61.03 -4.04%](300027)不得不为此在11月27日停牌一天,并发表公告称“公司对该剧投资收益为固定收益”,故此事“对公司业绩影响微小”。</p><p>这令《蜗居》,成为中国电视史上首部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电视剧。这超出了电视剧传统的影响范围。</p><p>“这件事现在很敏感、很棘手,我们正在处理中。”11月28日,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涉及有关方,不能对此事进行具体回应。</p><p>前述北京电视台人士告诉记者,因《蜗居》对房地产商的形象刻画“过于负面”,有房地产公司“出手”,说服电视台停播此剧。</p><p>“现在房地产商的能量,比你想象的要强大。”该人士对记者说。</p><p>舆论对此事却有另一番解读。有说法称,因为《蜗居》对中国房价节节攀升造成的房奴生活的描写“太过写实”,对社会有不好的导向,被监管部门召回重审。</p><p>但当事方断然否认这种说法。</p><p>广电总局公开回应称,该剧已通过播出审查,之后并未下达过禁播令。</p><p>“北京电视台的并不是停播,而是调整播出时间”。《蜗居》投资方之一、上海电视传媒公司(下称上视传媒)负责人刘咏对本报记者表示。至截稿时,北京电视台仍未恢复《蜗居》的播出。</p><p>“停播风波很有可能来自网络运营商的炒作。”一位SMG旗下新媒体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很多视频网站都购买了网络播放权,现在网络热议,《蜗居》在视频网站的点击量一下就上去了。”</p><p>“华谊兄弟对此剧采取固定收益法,收益是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他们没有动力炒作;而我们SMG是国企,路子很正,也不会为了收视去炒作此事。”</p><p>“黎叔和王中军豪华合拍片”——由于投资方包括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下称SMG)旗下的上视传媒及华谊兄弟,业内如此形容《蜗居》。</p><p>“黎瑞刚和王中军两个业内老江湖都投资了,这片子怎可能因把握错了方向而导致停播。”一位SMG人士对本报记者评价说。</p><p>虽然在北京电视台的播出被叫停,《蜗居》在SMG旗下东方卫视等频道仍在热播中,在全国其它地方电视台的播出也在继续。 </p>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宋思明和秦裕的车牌与情人</strong></p><p>被更多传言笼罩的,是《蜗居》的创作背景。</p><p>各大网络论坛上议论纷纷,说该剧改编自六六出版于2007年的同名小说,而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正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上海社保案。</p><p>剧中男一号、身负要案的市长秘书宋思明,被指原型为上海市前宝山区区长秦裕。剧中宋思明的“江A00029”的车牌,与秦裕事发前的车牌号“沪A00029”相似。</p><p>秦裕曾担任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有“上海第一秘”之称。2006年社保案爆发,秦、陈二人均涉案被查。</p><p>剧中女一号、宋思明情人郭海藻,则被指原型为SMG旗下一名主持人。</p><p>“社保案事发时,她因为与秦裕的关系,曾被传唤协助调查。” SMG一位此事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位主持人曾有一位在上海某高校担任教职的男友,该男友即是剧中小贝的原型。”</p><p>至于剧中女二号、促使郭海藻走向宋思明的郭海萍,这位人士称原型为SMG旗下另一知名主持人。“2007年时,这位主持人也因与秦裕关系密而协助过调查。”</p><p>“当然,影视作品毕竟是创作,影视故事、艺术形象并不等同于真人真事。编剧六六既不是SMG集团内部人士,也不是政府人士。《蜗居》中或许有一点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主要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p><p>“这部剧的看点,更多的不在于剧中人物究竟有没有原型、原型是谁,而是它对高房价下的社会现实的真实折射,以及它背后的社会情绪。”这位人士表示。</p><p>“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编剧六六这样介绍《蜗居》,用“蜗居”比喻狭小的居所,其中的房奴、房地产商与政府官员的合谋等剧情,都充斥着社会现实的各种影子。</p><p>“下午去房产交易中心缴税,队都快排到门外了,买房的人咋这么多?看来《蜗居》还真是具有经济效益啊。”一个刚刚毕业一年的网友在微博上感慨,看了《蜗居》中一对小夫妇每次去购房都因故暂缓导致最后望房价而兴叹,自己迅速作出了买房决定。 </p>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剧内剧外的拆迁风暴</strong></p><p>剧中的野蛮拆迁悲剧,在现行的拆迁制度下更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原型。</p><p>《蜗居》中的一位老太太,以前是大户人家,拆迁时要求用老房子换得一套二居室,被开发商拒绝后不肯搬离,成为“钉子户”。</p><p>最后,剧中地产商陈寺福在“市长秘书”宋思明的庇护下,对老人的住房进行强行野蛮拆除,瘫痪在床的老人不幸被埋身亡。事后,陈寺福与宋思明亦因此被查处。</p><p>这与社保案的案发背景有相似之处。当年,上海地产商周正毅因强行拆迁安福路一处民居而引发火灾,导致拒绝被拆迁的房主、一对老年夫妇火中身亡。此事导致对周正毅的调查,最终牵出社保案。</p><p>而就在《蜗居》热播的近日,国内多个城市又连续发生多宗强拆悲剧。拆迁之战正在更多的城市爆发。</p><p>地方政府有强劲的强制拆迁动力,他们依据的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颁布于2001年6月,各地拆迁制度均以此为依据。</p><p>然而,各地因强行拆迁引发的冲突和事故频频发生后,上述条例的内容、合法性均遭到质疑。</p><p>“中国现行的很多拆迁规定制度,都与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冲突。”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萧翰说,“它们不仅违反了整个物权法精神,也违反了宪法关于合法私有产权保护的原则。”</p><p>在各方舆论汹涌之下,12月7日传出消息:国务院正计划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已经组织了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委局进行前期的立法调研工作。</p><p>“在立法理念上,应实现由‘权力保障法’向‘权利保障法’的转变。”《<a href="http://finance.ifeng.com/company/data/news/2216.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1e00ff">人民日报</font></a>》12月10日就拆迁条例修改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以保障政府权力为中心的旧有思维下的法律规范已经不合时宜,应当“通过立法控制和规范政府拆迁的权力”。</p><p>当虚拟的影视世界与冷酷的现实互为镜面时,《蜗居》剧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激发了对现实的相应期待,即公平正义终将真实地改变生活。 </p>
发表于 2009-12-11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越是禁播,越是有影响力。</p>
发表于 2009-12-13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看的老疯了。
发表于 2009-12-14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个人认为,被部分地区禁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太写实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9-17 16:37 , Processed in 0.0749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