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0|回复: 0

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沈阳“打假关门”背后真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09: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阳“打假关门”背后真假

      那你说我怎么眼见为实啊?如果我真看见警察在面前,我不就也被抓走了么?”

  对于小商贩崔娟(化名,41岁)来说,如果说相信传言的人是愚昧的,那坚持要“眼见”才相信传言“为实”的人则更为愚蠢。   和沈阳市东北日杂市场其他数百家小商贩一样,崔娟在上个月的“打假关门事件”中,选择了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和大伙儿一起关门避险。如今风波过去,她也在上周放心地开了门。   不过,让她放心的原因并非市政府本月7日发出的辟谣公告,而更多的是因为看到同条街上的其他商贩陆续开门了。   持续了约三个星期的沈阳“打假关门事件”,已告一段落。一个多星期前几乎家家关门闭户,噤若寒蝉的东北日杂批发市场、五爱市场和鞋城,全面恢复了昔日的热闹景象。 上演“满城尽是卷帘门”
  此前,许多中国媒体都报道了沈阳市面的异常现象。沈阳东北、五爱市场从7月13日起开始出现大量商铺关门歇业,原因是大家相信传言称,市工商局等多部门将联合“打假”,对店家处以重罚,当地民众反映沈阳市面大萧条,“满城尽是卷帘门”。
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发酵,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平台。但据记者日前走访受“打假事件”影响严重的批发市场所见,不少商贩对政府辟谣持怀疑态度,很多人仍不清楚究竟何为真相。   在崔娟看来,事情倒没有那么复杂,她说:“别人都关门,那我肯定也不敢开,就这么简单。”   但她坚持,自己绝不是盲目跟风。她告诉记者:“别人以为我们听风就是雨,相信传言。我们做生意的,什么没见过?怎么可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尽管崔娟并没有看到过警察抓人,也不认识哪个商贩被逮捕,但她深信确实有警察以“打假”为名,索要几万至几十万人民币(约一至数万新元)的罚款。据她说,东北日杂市场的几个商贩在7月被几名开着警车,身穿制服的公安人员带走了,被捕者的家属之后接到通知,须缴付50万人民币(约10万新元)的罚款赎人。   当记者问她是哪几家商贩时,她的回答是“听说”,但“大家都这么说”。   这个“大家都这么说”的传说,连续传了两个星期后,市政府发出通告辟谣,但崔娟依旧坚持:“这就是派出所的人干的,只不过事情闹大了,政府出面辟谣,让人觉得是有人冒充是执法人员。”   对另一些市民来说,问题的核心在于,当执法人员的作风本身就让人怀疑时,官府再出来的辟谣,还能相信吗?   微博用户“蒋峰之梦”上周曾发表微博说:“沈阳安抚通知说,如果再有警察上店铺来罚款带人,业主可直接报警。我是真凌乱了,来,再讲一遍——如果有警察来你的店里抢东西,你就打电话叫更多的警察来……” “真假货”对上“假抓人”
  在汇集不少名品商铺的五爱市场,商家们则是谈“假”变色。不少商铺对记者强调,自己卖的是真货,所以没有关门,关门的都是别人。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卖鞋商贩则私下透露,当时卖皮包和手表的店家几乎都“闻风而逃”,因为大家的货品几乎都是仿造国际名牌。   针对是否真有警察来抓人,她也表示只是“听说”,但无论如何,“只要卖鞋的人里面有关门的,那我就关门。”   一名周姓顾客则表示:“政府打假当然是对的,但打假的方法错了,沟通和指导没有做好。”   原本针对假货而采取的“打假行动”,最终演变成“警察抓人、高额罚款勒索”的传言,引发商铺大面积关门,再到官方辟谣,最后商铺重新营业,一场“打假关门风波”,在这座东北省会城市里戏剧化地上演,然后不了了之地结束。   崔娟并不认为各方人士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她还提示身处暴风眼以外的旁观者,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她说:“事情没到你头上时,大家都是看热闹。东北日杂最开始纷纷关门,当时五爱市场和鞋城还觉得我们可笑。结果后来,打假打到他们那里,他们一看有人关门,也都跟着关门了。”   “如果要说眼见为实,那政府为什么不把冒充是打假警察的人逮捕,然后公布给我们看呢?”   北京《京华时报》前引述沈阳市公安局东陵分局工作人员的解释说:“打假(确实)是打假,但罚款没有谣传的那么邪乎”。商铺集体歇业逃避“打假”,揭示了市场诚信水平的现状。但也有许多人将事件视为地方执法部门公信力不足的体现,长期积累的公信力赤字让小商贩在面对传言时,没有基本的信任与判断基础。   正当网友还在热议沈阳关门事件,传言导致关门现象蔓延到了中国其他省市。
  据《武汉晚报》8月13日报道,武汉汽配城近百商户疑为避“打假”歇业,商户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管店内有没有假货,都不敢开门。
     另据《齐鲁晚报》报道,济南市黄台装饰材料市场数百家店铺也曾在8月9日上午关门歇业,他们的信息源也全是“听说”。
                                                                                                                                                                            转载自 新加坡《联合早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4 03:58 , Processed in 0.0688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