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的经验明显领先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开发商和商业运营商,但这并不意味着,恒隆在向“二三线”进发的征程可以避免成长的烦恼。 据恒隆地产助理董事王裕强透露,初来乍到的恒隆在4年前就已经分别拜访了济南的商业巨头。“我们希望建立好合作关系。恒隆是做商业补充,错位发展,而不是恶性竞争。” 向来个性强势的陈启宗也曾表示,“谁也不敢说第一次进去就会成功。不一定会很熟悉商业环境,我们会慢慢学,并随着市场进行调整。” 这并非自谦,“大牌”如恒隆,其济南项目在招商过程中也曾受挫。恒隆坦言,“济南恒隆广场在招商过程中,感受到困难和吃力,很多品牌对二线城市市场比较没有信心。” 据悉,去年正式营业的济南恒隆广场,在开业之时已有接近359家商户进驻,其中,超半数为国际时尚品牌,且40%以上为首次进驻济南。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则是,追求高额利润的国际品牌对济南市场的购买力仍旧心怀担忧。 “还有一些大品牌不敢来,因为不认识济南,看都不来看。”陈启宗期许地说,“再过2到3年,济南恒隆广场的第一个租约期满后,会有改变,会有更多大品牌被吸引。” 相比之下,先于济南项目面市的沈阳皇城恒隆广场,开业之时的状况更显得差强人意。“所有的恒隆广场硬性要求百分百的开业率,既要把品牌塞满,又得做出一定形象,因此造成高低端混杂,品牌组合做得不好,品牌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塔伯曼华夏柏欣研策部执行董事邓俊文谈道,“开业的状况会稍微弱点,不过未来还有的调整。” 为了切合各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恒隆的内地开发战略已悄然调整为两条腿走路——“分别走高端和顶尖两条产品线,同时运行效果会比较理想。”沈阳皇城恒隆广场的定位相当于上海的港汇恒隆广场,而2012年即将开业的市府恒隆广场,定位则等同上海的恒隆广场。 据了解,沈阳皇城恒隆广场中,国际时尚品牌在整个业态里占三四成,还有六七成的品牌是当地或者东北区域消费者熟知的品牌。 “道理很简单,现在还是处于客户的培养期,肯定要面向更广泛的客群。培育期内人流决定消费,先把人流量提升上来,这是培育期的阶段性目标。在此目标基础上,逐步通过品牌和业态更替,完成商场档次和利润率的拉升。因此现在的一些品牌情况,可能和五年后的完全不同。”」
資料來源: http://www.xindichan.com.cn/article_173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