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0|回复: 2

[转帖]"谢亚龙下课"网站成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青年周末9月4日报道 奥运火了很多人,但直到奥运后仍然占据网络红人地位的,非现任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莫属。从奥运会人山人海的足球场,到中超寥寥数人的观赛台,“谢亚龙下课”的口号都没有停下,在“传说中”还被外国球星灵活运用了一把。更有球迷采用了“更具技术含量”的手段,抢注“谢亚龙下课”的域名,成立球迷论坛,开始发动民间力量救救中国足球…… </p><p>这个不太新颖的口号为何能如此走红?有力?解气?</p><p>喊出这些话的球迷们又是怎样的心情?悲壮?戏谑?</p><p>新老球迷们告诉《青年周末》,他们终于能享受足球带来的娱乐了。中国足球是一切,唯独不是足球。</p><p><br/>网上爆红:“谢亚龙下课”网站谨慎生存</p><p>■上线十天注册人数超过4000人</p><p>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这个名为“谢亚龙下课”的网站上线时间刚到十天,但是注册人数已经达到4000多人。9月1日上午,记者登录网站,却发现已经无法进入。</p><p>创始人兼站长是一位叫“风之子”的网友,32岁的北京男人。他坚持在网上和记者交谈,因为“没有时间接电话”。</p><p>“每天有无数的人找我,大部分是球迷,小部分是记者。”风之子说。作为一个拥有20年看球历史的老球迷,风之子选择在家看国足征战奥运。“去现场能把人逼疯,不能去。”几场让人郁闷的比赛看下来,他发现现场观众们开始喊“谢亚龙下课”,在家看电视的他没有跟着喊起来,但他告诉记者,如果在现场,他一定加入声浪。</p><p>其实这个口号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是他发现,媒体开始用了比以往更大的力气来炒这个口号,甚至还有媒体要求将”XieYaLongXiaKe”(“谢亚龙下课”)列入“全球语言监督”(Global Language Monitor)——这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州的非盈利机构,负责调查和分析全球媒体、网络以及个人博客空间的各种词汇以及词组的使用频率。</p><p>以一个IT人的职业敏感,奥运结束后,他注册了这个“xieyalongxiake.com”域名。这是在中国万网客注册的,第一年是130元人民币。</p><p>网站上线的第五天,就有门户网站以“‘谢亚龙下课’遭抢注”为题做了报道,转载量巨大。</p><p>正如记者在9月1日所见的,最初的服务器并不能承载突然增大的访问量。在服务器瘫痪了一天之后,一位网友向站长风之子提供了一个更大一些的服务器,网站总算能暂时运行下来。</p><p>9月2日,访问网站的独立IP有三万多个,意味着至少有3万人来看了网站。</p><p>接下来遇到了一点麻烦。有专家指出这个域名涉嫌侵权。“‘xiake’两个字带有明显的讽刺性、攻击性和指向性。”邮电大学教授刘德良说。青年周末记者就此询问风之子时,他却很轻松地表示这不是什么问题:“我们用的是拼音,并非中文字,所以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p><p>■从激进到温和,战战兢兢生存</p><p>目前,“谢亚龙下课”网仍然是一个最简单的论坛界面。虽然框架简单,但从惹上超高关注度至今,这个风口浪尖上的网站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p><p>9月1日,记者登录“谢亚龙下课”网时,能看到网站的左上角,一个向上紧攥的大拳头旁写着双行大标题:“谢亚龙下课 中国足球改革”,右边是好几个彩色的手,对着中间的谢亚龙半身像指指戳戳,还有“叉腰肌”、“开房门”等围绕“国足”、“谢亚龙”而衍生出来的热门词。</p><p>9月2日晚上,当记者再次登录网站,却发现网站上方只留下了大拳头LOGO和“中国足球改革”的字样,“谢亚龙下课”和彩色手、半身像、“叉腰肌”等都不见了。</p><p>记者还发现每进入一个子论坛,就会发现在论坛帖子列表上方,有一条醒目的“本版规则”:“本论坛的域名为<a href="http://www.xieyalongxiake.com">www.xieyalongxiake.com</a>,并非是针对个人,而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中国足球发展的球迷朋友们一起出谋划策,因此为了本站更好的发展,敬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凡关于攻击个人的言论以及一切非法行为,我们都将坚定禁止并删除该帖子,请各位球迷朋友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p><p>“风之子”对青年周末记者说,没料到会这么快吸引到如此多的眼球,希望等网站稳定一点,再让足协的领导来看看。“现在太敏感,我们不想过激,否则可能会被‘和谐’掉。”</p><p>从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到如今的欲说还休,“谢亚龙下课”这个域名被抢注之后要走的路,似乎还没有摸清方向。</p>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球迷: 我还来看这个论坛真是犯贱</p><p>火爆的论坛往往会带动一批QQ群的活跃。记者加入了其中一个QQ群,希望了解这群因为“谢亚龙下课”而聚集起来的网友们都聊些什么。两天下来,群里并没有像记者想象的那样,讨论谢亚龙和足协的作为,甚至很少讨论足球。刷屏最快的是一些与谢亚龙和国足相关的段子和PS图片。群里人员进进退退相当频繁。</p><p>记者加了一位刚退出群的网友。从QQ资料上看,是一位女性,这里暂且用“她”来指代。但聊起这个话题,却异常火爆。她觉得网站和QQ群都挺好的,只是没时间看,只好退了。</p><p>“感觉我们很贱。明明没有希望的东西,还在骂,骂就说明还在希望。真的不抱希望的时候,就是冷漠和不关心。中国水球也一直不行,为什么没人骂?因为大家不关心。”这段话她飞快地在QQ对话框里打了出来,回答的是记者关于“如何看待‘谢亚龙下课’成为流行”的问题。</p><p>“球迷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变成其他迷,让足球彻底边缘化,没有了利益,蛀虫们就会从足球运动里面退出来,能人、有理想的人才有机会上去。”这段话是回答关于“球迷还能做些什么”的问题。</p><p>“现在困难的是让我接近中国足球,而不是远离它。看中国足球的人,很多都是想要在其中满足某种归属感的潜在需求,这是典型的心理未断奶的表现。我看足球就看技术看表现,并不带情绪,也不寻求归属感。对足球队有归属感的非球队成员,都是吃饱了撑得心理不健全的受虐癖患者。”这段话是回答记者关于“从你自身经历来说,是否有可能真的无视中国足球”的问题。</p><p>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这位名为“身处奇迹中”的网友说道:“我跟你发了一通牢骚,说明我也做不到完全不关心。”</p><p>不管是心理未断奶,还是受虐癖患者,抑或是热血伪球迷,铁杆真球迷,贴着各种标签的球迷网友越来越多地聚集过来,QQ群一个接一个地满员,话题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网站也在一天接一天地改变。</p><p><br/>遍地开花:中超赛场观众喊“下课”,记者盼“下课”</p><p>■奥运赛场传来下课声传遍全国</p><p>8月7日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中国男足迎来了奥运会小组赛的第一个对手——新西兰。现场球迷不断地为中国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山东的球迷宋先生当时正在现场。他向《青年周末》记者回忆,那天一开始大家的热情非常高,但是当比赛已经进行了70多分钟的时候,中国队“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组织起来,仍以0比1落后对方,”很多球迷开始退场,与此同时,主席台正上方看台上的几个球迷喊出“谢亚龙下课”的口号,“不过当时还有很多人为中国队加油,所以也只是那几个人附近的一二百人跟着喊,但是没有带动起全场的观众。但是到第二场比赛的时候,就是全场几万名观众一块喊了。”宋先生说。</p><p>奥运会结束后重新点燃战火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上,各个赛场几乎都是一样的低上座率,一样的沉闷比赛,一样的“下课”口号。</p><p>据媒体报道,在广州,8月30日穗鲁之战开始之前,一群身穿鲁能橘红色队服的球迷云集在越秀山体育场的门口,当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他们的时候,球迷们的口号从加油声变为“谢亚龙下课”,一时间越秀山体育场外喊声响成一片。本来对立的双方球迷,此刻却团结地高喊着“谢亚龙下课”。比赛开始,这个口号继续响彻全场。杭州黄龙体育场、成都体育中心、陕西省体育场等赛场都上演了类似的一幕。</p><p>■《成都商报》记者李晶: </p><p>“谢亚龙下课”非自奥运始</p><p>在中超联赛成都谢菲联和北京国安队的比赛中,也不只一次出现下课声,“成都谢菲联队有一个‘红色刀锋’球迷区,大概有一两百人,上半场的比赛非常沉闷,球迷们也觉得无事可做,进行到20多分钟左右,他们最先喊出‘谢亚龙下课’的口号,也就是半分钟的样子。又过了十多分钟,看台上的观众也开始喊起来。”《成都商报》记者李晶告诉记者。现场的记者们也不过相视一笑,都不觉得意外,因为“在去年女足世界杯的时候,谢亚龙曾来过成都,当时就有人在喊谢亚龙下课了。”</p><p>《成都商报》记者李晶感受到了当时的壮观场面。那是中国队与比利时的比赛,这场比赛很重要,如果赢了基本就能小组出线,所以大家都使劲给中国队加油,气氛很好,比赛之前升国旗时全场高唱国歌,那种感觉很让人热血沸腾的,但是比赛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很让人失望。</p><p>到下半场中国队仍以0比1落后,而且吃到两张红牌时,球迷们开始坐不住了,很多人都站了起来,这时从一个角落传来“谢亚龙下课”声,很快便漫延到全场,三四万名观众一起喊,而且非常整齐。他们喊个一两分钟,就歇一会再接着喊,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也有个别观众向场内扔水瓶,现场的安保人员情绪也很紧张。”</p><p>李晶说“谢亚龙下课”针对的不只是谢亚龙本人,而是针对整个中国足球。一年前大家是出于“愤怒”喊出了“谢亚龙下课”,但是现在大家的愤怒已经麻木了,所以“谢亚龙下课”便演变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否则他们也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虽然媒体和球迷的这种情绪的表达对于谢亚龙、对于中国足协以及整个中国足球的影响微乎其微。”</p>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半岛都市报》记者崔恒乐: </p><p>如果不是记者,我也跟着喊</p><p>8月31日晚上,在现场观看了青岛盛文队和长春亚泰队的比赛之后,《半岛都市报》记者崔恒乐颇感遗憾——他并没有听到期望中的“谢亚龙下课”声,“从奥运会到中超联赛在其他地方的比赛都有人喊,怎么今天就不喊了呢?”</p><p>“当晚上座率不到一成,只有1000多人。这可能也和当天恶劣的天气有关,那天晚上下着雨,非常冷,得穿很厚的衣服去看球。”</p><p>比赛并不精彩,加上少得可怜的观众,只有稀稀落落的加油声。“看球本来就是为了得到一份享受,在当晚比赛不精彩的情况下,既然得不到这种享受,何不多一些娱乐精神呢?喊几句‘谢亚龙下课’又何妨,就当是加油嘛!但只有个别球迷喊过几声,也没有人响应,他们也就不喊了。”崔恒乐坦言,自己作为记者身分不方便跟着喊,如果是以观众的身份去,肯定会跟着喊的。</p><p>“这次国足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很多人可能从此不会再关心中国足球了,作为一个体育记者,我感到很悲哀,”崔恒乐这样向记者感慨,“国足现在作为竞技体育的价值已经很少了,倒不如挖掘一下它的娱乐价值,如果大家还能娱乐起来,说明这个事情还有价值,怕就怕人家对你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所以哪怕用这种恶搞的方式,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足球,哪怕他为了跟着凑热闹喊几嗓子,我觉得也没什么,起码能增加中国足球的注意力。现在的中国足球已经没有权利对球迷做任何要求了,只要能把大家都招过来关注一下你,就很不错了,别管关注的是什么。”</p><p><br/>细说从头:李承鹏终于成功推广了谢亚龙</p><p>李承鹏,曾经的足球记者,如今的“多面手”评论员。他曾经被中国足协七次封杀,仍然不改与足协“对着干”的脾气。在“谢亚龙下课”越发流行的时候,记者尤其想听听他的看法。</p><p>■“我终于把谢亚龙推广出去了”</p><p>十年前我们在喊”雄起”,十年后我们在喊“下课”,挺好玩的。这两个词都是四川球迷贡献的。最早出现在1996年甲A联赛上,大家都叫四川全兴队主教练余东风下课。</p><p>我倒没有自己喊过“下课”。但是很有意思,去年四五月份,国奥队在贵州比赛,我去到球场上,谢亚龙也在。球迷里有一群大学生,大概一千多人,就喊“李承鹏加油,谢亚龙下课”。</p><p>但今年突然这么流行,我挺高兴的。这说明中国球迷进步了,知道幽默了。过去我李承鹏要是写个阎世铎下课、谢亚龙下课,肯定会有很多质疑和谩骂。但是现在大家都这么喊,就像在厕所门口碰到邻居,互相问“吃了吗?”</p><p>谢亚龙下课应该是我最先喊出来的吧?第一次说出来应该是2007年亚洲杯吧。当时全国对男足是一片赞歌啊!都觉得朱广沪能带着球队去拿冠军。而我却和全国球迷吵架,和足协吵架。因为我觉得他们犯了很多专业上的错误,比如把中锋拿去打边前卫等等,而且谢主席还叫朱广沪是三军总司令,我觉得实在是太肉麻了。</p><p>我就在文章里、电视节目上都说了谢亚龙下课这样的话。</p><p>我坚持把谢亚龙推广给大家,以前对成功推广抱有的信心不是很大,但是现在觉得很欣慰。在这么个郁闷的行业,还能找到让大家开心的事情。</p><p>■“2000年以后</p><p>中国足球就开始娱乐大家了”</p><p>球迷肯定是成长了的。之前我们会觉得中国足球很悲壮,但是2001年中国足球终于世界杯出线以后就越来越像一种幽默了。</p><p>那时候我坚信中国队出线了并不代表一切,因为我们是“抽出亚洲”而不是“冲出亚洲”的,而且出线那一天有好大的连锁假球的案爆发。可是大家都在庆功,只有我在和人吵架。</p><p>之后呢? 2002年世界杯惨败,2003年惨败,2004年突然来个亚洲杯亚军,又高兴得不得了,年底世界杯小组赛都没有出线,2005年又惨败,2006年又惨败,2007年又惨败,这不,到了2008年。</p><p>中国足球的幽默早就体现出来了,只是广大球迷之前老健忘,再加上很多足球记者们喜欢用后脚跟写文章,幽默感就被压下来了。</p><p>■“严肃点,</p><p>新任足协主席最好请我喝茶”</p><p>如果你一定要让我用比较严肃的态度,面对中国足球这个社会话题,我认为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这么一个民生话题,这么一支号称踢足球的球队,一直踢的不是足球,党中央应该关心一下他到底在踢什么。“周老虎”都给揪出来了,国足这么大一只周老虎就视而不见?</p><p>第二,中国足球到今天,必须进入到彻底的完全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如果再这样萎靡的话,会让这个运动在这个国家里面消亡。</p><p>第三,每一任中国足协主席上任总是会找一些老同志,不排除有说得对的,但大部分都是从旧体制,旧时代过来的,一年都看不了几场国际比赛。我建议新任主席最好请我喝茶,我会找一帮球迷来一块给他上课的。 (本文来源:青年周末 作<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5-7-15 19:07 , Processed in 0.0714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