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5|回复: 3

[转帖]寻找内部股,看看湖南的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2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地方金融证券领导小组办公室 ■记者朱团胜 徐韬
<>  “这是一个马蜂窝,最好不要去捅它”、“投资者情绪刚刚平静,你们做报道不是没事找事吗”,寻找内部股、探访定向募集公司的专题尚在策划和采访中,我们就已经遇到了不少的压力。犹豫和彷徨,笼罩在记者的心头。</P>
<>  “这么多年了,得给投资者一个交代,至少应该让他们知道,他们持股的公司还在不在,经营情况如何。”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办主任谢光球的决心,给记者注入了一支强心剂。</P>
<>  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解决定向募集公司的办法和方案。而我们,也准备对当年的定向募集公司,逐个进行挖掘、追寻。</P>
<>  记者希望,深入企业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能够给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P>
<>  记者更期待,报道能够为投资者找到和保留一线希望。</P>
<>  接咨询电话成了日常工作</P>
<>  5月25日上午,在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办公司处处长何华梁的办公室,记者正向其寻求定向募集公司相关资料的支持时,电话响了。</P>
<>  这是一个买了衡阳三化的投资者打来的咨询电话,从何的说话中,记者很容易就听出了究竟。</P>
<>  “接投资者的咨询电话,已经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何华梁无奈地说,“问题是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回答他们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情况,我们也不了解,定向募集公司不在我们的管理范围之内”。</P>
<>  过去的几年,定向募集公司的归口管理,一直是个灰色地带。</P>
<P>  这很容易理解,当年批准成立定向募集公司的体改委,早已尘封在历史中。缺乏“香饽饽”气质的定向募集公司,除了没完没了的投资者纠纷,就是经营不善的消息和传闻,无人“领养”在情理之中。</P>
<P>  而在多年争取利益的努力后,投资者最终“为伊消得人憔悴”。打个电话“遥寄相思”,成了他们寄托情感和希望的唯一方式。</P>
<P>  “目前,在省证券登记公司登记股票托管且没有上市的公司还有34家,由于进行了柜台交易,所以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投资者持有股份,”何华梁苦笑道,“我必须不厌其烦地接听投资者的电话,并跟他们做解释”。</P>
<P>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P>
<P>  “我印象很深刻,1995年时,书院路靠近火车南站的地方有个鸿泰房地产公司,就是个定向募集公司,挺红火的,据我所知,其他定向募集公司当年也都挺风光”,致力于企业改制的大成投资公司董事长彭术乔回忆起悠悠往事,跟记者娓娓道来。</P>
<P>  正如彭术乔所言,定向募集公司作为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先行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确实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P>
<P>  所谓定向募集公司,是《公司法》颁布实施之前出现的一种企业形式,指发行的股份除由发起人认购外,其余股份向其他法人发行,或经过批准向内部职工发行部分股份而设立的一种股份公司的形式。</P>
<P>  “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彭术乔说。</P>
<P>  1992年5月15日,以国家体改委为首的10个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股份公司规范意见》以及13个配套文件,对定向募集股份公司中的法人股和职工股从法律上予以了明确规定,促进了定向募集公司的迅速发展。</P>
<P>  “直到今天,我都一直认为,定向募集公司的设立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化改造、调动职工积极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彭术乔说,“问题不在该不该设立定向募集公司,而是说操作过程中的超比例超范围问题,完全扭曲了定向募集公司设立的初衷,并留下了隐患。”</P>
<P>  关于超比例超范围发行的危害,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解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市场人士跟记者说,当时许多地方领导手中都持有大量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P>
<P>  "我们真的有点冤"</P>
<P>  对“超比例超范围”的痛苦,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怀化正清药业集团。</P>
<P>  负责正清集团资本运作的是张国栋,2002年前他是董事会秘书,现在是执行董事。</P>
<P>  “我们真的有点冤”,历尽正清上市沧桑的张国栋,平静后隐藏着酸楚,“我们上市功亏一篑,冤大头就在超比例超范围发行”。</P>
<P>  按照湖南省当时的政策规定,1993年10月前设立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的比例允许达到20%%,而从1993年10月到1994年6月之间设立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股所占比例就降到了2.5%%。而超范围则是指超过五类企业内部职工之外的其他人员。</P>
<P>  “我们是1994年6月16日设立的,按照政策,我们只能发行2.5%%的内部职工股,但当时有关方面默许我们按20%%的比例发行内部职工股,能多发行点股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张国栋回忆说。</P>
<P>  但是,之后正清就为这个“乐”付出了代价。</P>
<P>  1999年,怀化正清作为规模较大、效益较佳、行业前景较好的企业,拿到了上市指标。2000年底把正式申报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P>
<P>  2001年3月,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史美伦正式就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股票发行和监管。怀化正清超比例发行内部职工股的“历史污点”没有逃过她的“法眼”,争取上市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P>
<P>  “我们在2001年做了一年的上市努力后,被迫放弃了。”张国栋不无伤感地说。</P>
<P>  据记者了解,当时像怀化正清这样超比例超范围发行内部职工股的案例,比比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P>
<P>  “上柜交易把风险放大了”</P>
<P>  超比例超范围发行,确实是企业的一个“伤疤”。但它的危害是针对企业本身的。</P>
<P>  那么,社会公众投资者又是怎么被卷入其中的呢?</P>
<P>  很多人都把定向募集公司社会化的根源归结于1996年到1998年的上柜交易。</P>
<P>  李布维,湖南资深的证券投资人士,也是定向募集公司上柜交易的亲历者。</P>
<P>  “如果没有上柜交易,这些矛盾只是企业内部矛盾,上柜后性质就变了。”李布维认为。</P>
<P>  权威资料显示,当时在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怀化等八个地市先后开展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股柜台交易,共集合了37家公司,总股本17亿多元,流通股5亿多元,参与交易者5万多人,累计成交13亿多元。</P>
<P>  “上柜交易把风险放大了,一块钱的内部股被炒到五块六块,甚至更高,本来一块钱的内部职工股还可以通过分红等方式收回投资,但炒到五块六块后,我们就只有望洋兴叹了。”李布维给“风险放大”做了通透的解释。</P>
<P>  “我们那时候也疯了,”李布维的言语中有点自谑的味道,“那时候财富效应不得了啊,深圳的农村信用社成了深发展,我们的信用社怎么就不能成为湘发展呢”。</P>
<P>  李布维的投机心理,是那个时代绝大部分投资者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在梦想自己手上的银行股是“深发展”、地产股是“深万科”,即使是垃圾股,也至少是“原野”。</P>
<P>  上柜交易的决定,是为了加强股票的流通性,本无可厚非,但在投资者的财富幻觉鼓动下,功能被完全歪曲。</P>
<P>  现在回想起那一幕,李布维仍心有余悸。</P>
<P>  "我们还在努力"</P>
<P>  定向募集公司的出路问题,一直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中心课题。</P>
<P>  从1993年到2003年,湘中意(湖南投资)、湘火炬、五一文(创智科技)、华银电力、衡阳飞龙(金荔科技)、金果实业、湘中药(紫光古汉)、株洲庆云(金德发展)、岳阳恒立、岳阳兴长、湖南海利、长永高速、国光瓷业、安塑股份、千金药业等近20家公司先后上市。这当然是最佳出路。</P>
<P>  没有上市的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出路。有的被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如正虹饲料吸收合并城陵矶、三九生化吸收合并金汇医材;有的已经回购股份,如东信股份、星沙信用、高新实业、万利地产、湘潭二桥、洞庭信用等。</P>
<P>  但还有一部分公司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地,有的甚至已经不知下落。</P>
<P>  “我们还在努力。”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办主任谢光球,非常诚恳地对记者说。</P>
<P>  据记者了解,目前湖南证监局也成立了政策法规处,它的职责之一,就是研究解决定向募集公司的出路问题。</P>
<P>  而新近恢复的IPO也吸引了不少公司的目光,据消息灵通人士介绍,目前证券监管部门已经放宽了对定向募集公司的股本结构限制,只要企业效益、行业前景符合标准和要求,都可以申请主板上市。当然,创业板、三板也都可以容纳消化相应的一部分公司。</P>
<P>  更新的消息是,设立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的方案,也出现在证券监管部门的案头。</P>
<P>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股改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股的出路,谁又说不会解决呢?</P>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随着沪深股市重新踏上牛市之旅,大部分投资者又看到了光明,然而,还有一部分投资者,仍然两眼一抹黑———他们不知道手中的股票还能不能交易,甚至不知道这些股票所代表的公司还在不在———因为,他们持有的是定向募集公司的股票,也就是俗称的内部股。<>  1992年至1993年,我省先后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91家,其中社会募集公司3家,定向募集公司88家。此后的几年,近20家公司公开上市,如五一文、湘中意、长永高速等;有的被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如正虹饲料吸收合并城陵矶等;有的已经回购股份,如东信股份、星沙信用等。相当一部分公司则是惨淡经营,有的甚至已不知下落。</P><>  1997年,我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继续按《公司法》运作的还有50多家公司。当时,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怀化八个地市先后开展了柜台交易,共有37家公司挂牌交易,总股本17亿多元,流通股5亿多元,参与交易者5万多人,累计成交13亿多元。1998年9月,柜台交易被省政府全面叫停。</P><>  这批股票停止交易已快8年,它们到底是捂成了投资者手中的古董,还是化作了资本市场的尘埃?他们究竟价值几何?不仅投资者的脑海中存着天大的问号,记者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P><>  “这么多年了,得给投资者一个交代,至少应该让他们知道,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何。”湖南省地方金融证管办主任谢光球的决心,给记者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报记者将对当年上柜交易的定向募集公司,逐个进行走访。相关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和方案,记者希望,深入企业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能够给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记者更期待,报道能够为投资者找到和保留一线希望。</P><>  □真情提示</P><>  本报记者今日已兵分四路,奔赴长沙\(记者万蓉\)、株洲\(记者文莉、刘璇\)、湘潭\(记者谭燕、黄煌\)、衡阳\(记者李治\),寻访那些定向募集公司。尊敬的读者,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或有什么线索,或有什么故事,或有什么感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P><>http://news.sina.com.cn/o/2006-06-06/10229131993s.shtml</P>
发表于 2007-3-25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叹,,,,,沈阳的内部职工股持有人最惨啦,能出头找找的都没见过,市长电话12345我打过,问:全国其它几个停办被猪当年蛮横停办的,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了,沈阳啥时能有个说法,接电话的人竟说;“什么内部股,没听说过的”。。。。。当年合法的市场非理性强停,什么落实5条出路,狗屁!那位见过当年承诺的那怕只一条出路!!!!</p><p></p><p><font face="黑体" size="5">大家赶快行动吧,,</font>打个电话到12345反映,总不是难事吧。</p>
发表于 2007-7-7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p><p><strong>东北内部股群:33307675</strong></p><p>本群主要为沈阳、鞍山、大连、吉林、黑龙江各地内部股持有者交流沟通的地方,欢迎大家提供信息,互相沟通。</p><p>欢迎持有沈阳内部股、鞍山内部股、大连内部股以及东北其他各城市内部股持有者的朋友加入本群。</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5-21 11:14 , Processed in 0.0716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