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4|回复: 2

报道称2012年货币严重超发 M2逼近百万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2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
  稳增长和防过热之间找平衡
  展望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主流机构判断政策中性。
  交通银行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同时存在放松和收紧的压力。预计201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偏向中性,不会进一步放松但也不会收紧,并会把握好度和增量灵活性。
  “2012年12月PMI没有持续回升、目前民间投资增速未见回升都表明,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政策不宜迅速收紧。但为避免投资过热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加之物价重新上行,政策又不宜过于宽松。”鄂永健说。
  中金公司的判断相对乐观。中金公司表示,监管机构对于信贷节奏的控制为2013年货币政策预留了一定的放松空间。预计2013年新增贷款将达到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券净发行量进一步扩大至2.1万亿元,以确保实现“稳增长”目标的资金来源。
  该机构预计,央行今年上半年仍有1次降息和1至2次降准的政策操作空间。
  交通银行认为,鉴于贷款利率已经开始下行、企业发债利率不高和出于管理通胀预期的需要,未来基准利率下调的必要性已经大为降低。预计基准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存在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不排除在上半年物价涨幅不高时小幅降息1次,也可能进一步实施利率市场化举措,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波动浮动。
  “当前我国货币分布‘金融紧、实体松’的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从货币存量角度,中国实体经济体系显然已是货币深化过度。”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当前的货币回收压力不在于增速控制,而是降低货币深化指标。然而,金融体系流动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货币回收造成了很大制约。
  上海证券判断,虽然当前我国的信贷和货币增速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货币需求增长也相应下移,因此流动性仍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在消化过多货币这一大方向下,当前外汇占款停止增长的局面,并不会造成“降准”反冲销行为的频繁发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数 影子银行和债务风险须警惕

  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融资结构中,信托贷款的比重大幅提高,信托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信托贷款占比同期社会融资规模达8.2%,同比高6.6个百分点。

  这有利于改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弊端,但也加剧了业界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担忧。专家认为,虽然政策将偏向中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灵活,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转情况将直接影响政策取向。

  巴曙松判断,影子银行体系预计将成为2013年货币政策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对于融资平台、房地产的严格监管政策、银行存贷比监管和资本监管要求的驱动下,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中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融资的主力。

  据分析,2013年中国单一和集合两类信托非金融类产品(基建+地产+工商业)的到期量约为2万亿,如果加上财产管理类信托产品和投资标的为金融机构的信托产品,到期量将超过3万亿。从季度到期分布来看,二季度和四季度将是总体信托类产品高峰期。其中,基建类高峰期是二季度和四季度;房地产类高峰期为一季度和二季度;工商业类为二季度和四季度。

  巴曙松认为,就整体货币环境而言,公募类影子银行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一是,期限错配。影子银行多存在负债期限和资产期限错配的问题,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往往通过短期负债类理财产品(多为3个月或6个月)匹配长期资产(地产或基建项目),因此需要不断滚动发行,才能确保不会导致融资方的资金链断裂。

  二是,发行利率、标的项目收益率错配。在全部的5.9万亿信托资金中,有23%投向了基础设施,2012年新增的2万亿单一信托资金中,有30%都投向基础设施;工商业信托中也有一大部分是与政府基建项目直接和间接挂钩。这部分基建信托产品的发行利率通常在10%以上,高者达18%,远远高于基建项目可能达到的平均收益率。

  专家认为,2013年,地方政府已经度过债务集中偿还的高峰期,但潜在的影子银行“挤兑”风险或继续造成地方政府负债扩张受阻。从偿债年度的分布来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的占30.21%。再考虑到银监会已经允许部分平台项目债务展期,总体资金链风险已经下降。(记者 刘振冬)
发表于 2013-1-12 06: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5-30 16:34 , Processed in 0.0819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