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消费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2|回复: 0

投资日记 200702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7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trong><font color="#dda0dd" size="4">[Feb 1] 内地股市中期调整 <br/><br/></font></strong>  1月31日,周三。恒生指数跌354.04,收20106.42;成交五百零六亿二千九百多万元。2月期指高水,跌365点,收20155点。受沪深三百指数急跌6.53%影响,中移动(941)回落3.2%,见七十一元六角;建行(939)跌2.1%,见四元六角;国寿(2628)跌3.4%,见二十二元八角;平安保险(2318)跌1.7%,见三十七元七角;联通(762)跌4.7%,见十元四角八仙。新濠国际(200)跌3.1%,见十六元五角二仙,因花旗调降其评级。国美电器(493)逆市上升3.8%,见八元二角八仙。中芯国际(981)升0.8%,见一元二角四仙,因公司去年第四季恢復获利。 <br/><br/><b>沪深指数市盈率倍于其他新兴市场 <br/></b><br/>  沪深指数出现二十一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万科跌9.4%、招商银行跌6.9%、中信证券跌7.2%、中石化跌8.8%、上海石化跌4.9%。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成思危响杜拜会议上的讲话: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仅有30%按西方标准是值得投资的,同时认为中国股市已出现泡沫,最终好多人都会赔钱。 <br/><br/>  沪深三百指数过去十二个月升幅达155%(包括今年1月升幅26%);以2007年估计纯利计,未来市盈率三十八倍,较其他新兴市场(MSCI)指数市盈率十五倍高出一倍有多。后市点看,大家各持己见,事后才知谁对谁错,但A股泡沫早已存在,问题只是不知道何时爆破而已(如参考1996至97年8月红筹股热潮,维持十八个月;今年1月已是A股第十八个月上升)。每次泡沫爆破前,必定出现的情况是投资者自鸣得意(骄傲往往走响失败之前)。 <br/><br/>  德意志银行建议A股投资者应採取防御性策略,因内地股市已上升不少,即使中长期仍乐观,短期出现调整难免。德意志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话,监管部门面对A股股市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问题,採取紧缩政策如加息、风险提示,制止非流动资金流入股市,加强执行行政调控手段力度;加上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令人失望的数据,引发全球新兴市场调整并不足奇。德银看好的行业有银行、汽车、机械、医疗器械、环保、基础设施、消费、软件及金矿股。 <br/><br/>  瑞银亚太区房地产研究部主管王震宇话,内地房地产股并不贵;反之,美国、澳洲楼市已见顶,资金都跑到亚洲。2005年起,大部分房地产发展商盈利增长率都在四成以上,因为房地产商都买了好多便宜土地。佢认为,上海楼市仍未完成调整,其他城市房地产问题都不是太大,继续有上涨趋势。他特别看好的城市有长沙、沈阳、成都等二线城市。至于高盛则建议趁低增持中资银行股如交通银行(3328)、招商银行(3968),对内地银行股保持中线看好。 </p><p><strong>银监会留喘气机会给市场</strong>
                <br/><br/>  这次单日大跌市,是中央领导未雨绸缪,提前挤压泡沫,以免步上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广场协议》后的后尘房地产及股市在短短数年内大涨,泡沫愈吹愈大, 1990年爆破后带来十三年调整,所以不如利用中期调整进行震仓,等投资者抛出获利丰厚的股份,打压一下过热股市,反而有利长期发展。事实上,春节后银监会将全面调查按揭贷款违规事件,现在没马上展开,是留点喘气机会麻痹市场。如无意外,一次中期调整已开始! <br/><br/>  继房地产增值后,深圳房地产部的网络上公布一份「追缴令」,要求开发商在4月1日前缴交1994年11月以来所有完工项目的「公用设施专用基金」。中信证券计算所得,深圳开发商欠「公用设施专用基金」约五十亿元人民币,如果4月1日前便全部要缴交,压力好大,形成深圳地产股短期内受压。 <br/><br/>  对中国而言,最理想的股市是连续二十年上升,每年升幅在15%至30%左右,而非一年上升138%,2007年1月再升27%。这样下去,一旦下跌的话?中国境内有三十四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平均存款回报率只有二厘,海外投资更受严格限制,形成资金大量流入楼市(因仍有6%租务回报)。近年来物业市场受到政府打压下,资金流向购入基金;近日政府已停止发牌给其他基金、暂停新基金申请,反而令资金直接流入股市。上市A股有大量非流通股份,今年陆续到期开禁,形成短暂时间股份出现供不应求,造成股价由供求而非公司业绩推动升降。 <br/><br/>  政府头痛的事是今年当内地楼价渐受控制之时,股市又出现泡沫。参考外国因素,如CPI升幅达2.8%,存款利率必须在四厘八或以上,资金才不会到处流窜。如人民币存款利率四厘八,又加上同美元挂鈎?上述情况,1990至97年香港曾经歷过,令资金齐齐涌入物业市场及股票市场,造成经济Boom &amp; Bust;上述情况2002年起响内地出现。 <br/><br/>  去年12月份日本人工资出现近十六个月内最大跌幅,主要是冬季花红大减,令12月份收入较2005年同期减少0.6%,平均每一工人花红只有五千五百日圆(三千五百多港元)。看上去2月日圆加息机会进一步下降,去年全年日本工资只上升0.2%(1997至2005年共跌10%);日本家庭12月份消费较 2005年同期减少1.9%,核心通胀去年只微升0.1%。日本1990年开始,时好时坏的经济仍然持续。 <br/><br/>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报告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央行可能再加息一到两次、人民币滙价上升5.5%,存款储备金率仍会上调三至四次,CPI升幅2.5%、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上下、零售业上升14.5%。 <br/><br/>  《经济学人》执行主编丹尼尔.富兰克林估计,今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CPI升幅3.3%。OECD国家GDP增长率估计在2%至3%,新兴市场国家GDP增长率7%至8%;其中又以中国最出色,估计GDP增长率9.8%、CPI增长率2.3%。全球GDP增长率4.7%,较去年的5.3%有所下滑。中国对美国的依存度正在下降中,对欧盟出口已超过美国。美国市场佔中国出口总额由1997年40%下降到现在的25%,因此中国经济补一定受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影响。</p><p><strong>解决流动资金过剩仍需国人消费</strong>
                <br/><br/>  中国出现流动资金过剩,理由是加工出口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带来外滙积累。中国人消费额不大,将它储蓄起来或投资,便造成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股市火爆。去年中国贸易顺差一千七百七十四亿七千万美元,较2005年的一千零一十八亿八千万美元上升74%。但中国政府不是束手无策,而是透过:一、加息;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债券将流动资金抽走;三、提高存款储备金率,去减少市场上流动资金过剩。不过,大型国企到海外上市,令资金大量流入中国,削弱了上述三种方法的「药力」。真正解决流动资金过剩的方法,还是要国人增加消费。美国去年11月借贷户口负债较同年1月增加21%,或相等于美国GDP 2%,是2000年11月以来最高,证明去年不少美国投资者借钱炒股票!今年情况如何?如继续借钱炒股票,好快便达到2000年3月水平。 <br/><br/>  当企业纯利升幅放缓,投资者又再担心利率问题。今天支持股价的现水平的理由有二:甲、企业纯利增长率。乙、利率还是偏低,并希望年中减息。假设今年企业纯利升幅不及去年,便有如双引擎喷射机的其中一个引擎失去动力;如年中减息希望落实,另一引擎亦没什么动力。跟着就……dido! </p><p><strong>港租金上升将推高CPI <br/><br/></strong>  CPI升幅因劳工市场供应不足而加快,还有食物价格上升,亦推动CPI向上,今年CPI升幅可能较一般人估计要大,而阻止年中减息的估计实现。事实上,近年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早已播下通货膨胀(流通货币大幅上升)的种子,只是2001年开始,货币增加主要流向金融市场及物业市场,未刺激消费物价指数(CPI)上升。一旦资金由金融市场或物业市场流向消费市场,可令CPI大幅上升。香港近期租金狂升,已令消费品售价及服务业成本大升;加上港元弱势、利率偏低,今年香港CPI升速加快绝对不奇怪(至于CPI升幅加快是否有利楼价及股市?「九.一一惨剧」后十八个月,美国政府透过减息、减税,为美国经济注入一万五千亿美元,令2003年第二季起全球经济復甦,避过一次「日式衰退」。到2003年3月美国联储局见好应该收手,但格老为了加快復甦步伐,联邦基金利率继续向一厘息进发,结果令利率低于CPI增长率二厘,并维持在这个水平长达一年。估计2003年4月至04年6月这段日子,联储局为经济再注入一万亿美元新资金,2002年起资金已不甘心停留在美国,改为向全世界流窜,引发美元滙价转弱,刺激欧罗以年率9.7%速度上升(媲美美国),中国更以年率18%速度上升,才能阻止人民币滙价上升。至此,全球资金泛滥局面已形成,再透过衍生工具将之「乘」大至三十五万亿美元,形成资金所到之处皆被淹没,直到去年5月才开始退潮。<br/><br/><br/><br/><br/><br/><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沈阳消费网论坛 ( 辽ICP备05015621号-3 )

GMT+8, 2024-5-17 08:18 , Processed in 0.0743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